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天山焕新颜 丝路著华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天山焕新颜 丝路著华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发展成就综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2 03: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20世纪50年代,库尔班·吐鲁木大叔想要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佳话传遍神州大地。历经旧社会苦难的库尔班大叔当时可能不会想到,70年后,乡亲们下午从县城乘飞机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北京。

  曾需数月艰难跋涉的旅程,如今一日可达。这正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来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闭塞边陲到璀璨明珠,新疆的变迁堪称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各族干部群众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的奇迹。新时代的新疆,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充满活力的美好画卷。

  西部边疆日新月异

  新疆,这片占陆地国土面积约六分之一的地区,历来长路难行。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的公路总里程仅有3000多公里,且路况极差。曾在新疆交通运输厅工作近40年的退休干部黄维回忆:“人们要出远门得先坐驴车走土路,再坐汽车在戈壁上颠簸……”

  如今的新疆大地上,一张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早已铺开。截至2024年底,全疆公路总里程达到23万公里,其中高速(一级)公路突破1.2万公里,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都通了硬化路和客车。

  2024年12月30日,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经此穿越阻隔新疆南北的天山峻岭,仅需20多分钟。今年底,乌尉高速全线将实现通车,届时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驾车时长将从7小时缩短至3小时。

  现代农业、物流园、冷链基地……一座座产业新地标正在乌尉高速沿线加快布局。天山南麓,年产4万吨鲜奶的新疆瑞源乳业有限公司正扩建仓储车间,准备开通新的鲜奶配送专线。公司负责人于瑞红说:“这条高速公路开通后,企业预计一年可节省1500万元运输成本。”

  70年栉风沐雨,新疆在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立足资源禀赋,服务国家大局,为保障国家能源、关键矿产和粮食安全等作出积极贡献。

  2025年6月10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仅用7毫秒就能把新疆电能送至重庆。依托已建成的“三直两交”5条外送通道,“火水风光”多能互补,新疆外送电量连续5年突破千亿千瓦时,“点亮”全国22个省区市。

  2024年,新疆粮食总产466亿斤,粮食单产跃居全国第一。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疆粮食总产量仅为110万吨,人均口粮不足200公斤。

  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桥头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全国优质农牧产品供给基地……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抢抓机遇,团结拼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乘势而起、蹄疾步稳。

  民生福祉持续提升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家住震中地区的热合曼·阿不都热依木回忆:“那场地震发生在凌晨,幸亏安居房没倒,家里人都没事。”

  新疆地处欧亚地震带,实现安居,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2004年,新疆实施农村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重点解决农村居民住房的抗震问题。得益于这项惠民政策,热合曼一家在2009年告别老旧的土坯房,住进了45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抗震安居房。

  为让更多群众安居、宜居,2011年新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全面实施。2017年,热合曼一家再迁新居,80平方米安居房里上下水、电采暖配套设施齐全,让他觉得“住得安心、住得舒服”。截至2024年底,新疆累计建成农村安居工程273万户。

  热合曼经历的住房变化背后,是新疆为提升民生福祉的持续努力。近年来,新疆每年将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教育、就业、医疗等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转化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事业全方位发展。2024年,新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南疆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2024年新疆有普通高校63所,较2012年增加24所。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收入稳步增长。就业人员总数从2012年的1246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1391万人。202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2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7元,比2012年分别增加23801元和12551元。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健全优化。截至2024年,新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9万家,卫生健康系统人员总数达到31.46万人,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0岁提高到2024年的77岁。

  漫漫沙海边,新疆筑起数千公里绿色屏障,为各族群众守护生活家园;巍巍昆仑下,新疆建成现代产业园,为各族群众提供致富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富民兴疆,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日子美起来了。

  民族团结谱写新篇

  在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的“百家宴”上,各族居民端出自家拿手菜,同桌就餐共享美食;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的“村超”足球赛中,各族球迷自发组队,同场竞技共享乐趣……在新疆,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场景随处可见。

  “民族团结一家亲”,既是各族群众的共识,也是一项在新疆持续开展的活动。自2016年10月以来,全疆范围内,数以百万计的干部职工与基层群众结对认亲,倾听心声、解决困难,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深植心田、开花结果。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今年暑假,10岁的帕提曼罕·排日海提参加研学活动来到北京。当她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时,激动的泪水淌过脸颊,凝成对祖国的炽热告白。

  在新疆库车龟兹小巷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汇聚于此,感受这里的文化魅力。年过六旬的帕尔哈提·伊明跳着萨玛瓦尔舞,赢得围观游客阵阵喝彩。

  从远赴他乡的研学交流,到跨越山河的旅游互动,新疆文旅的深度融合不断促进各民族交流互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提供重要支撑。

  “文化和舞蹈是有生命力的,是要跳给大家看、传给年轻人学的。”帕尔哈提说。如他所说,萨玛瓦尔舞如今在龟兹小巷走红,恰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生生不息的生动注脚。

  2023年以来,19个援疆省市紧扣“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精准发力推动一批现代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打造引擎。

  新疆各族群众在与对口援疆省市日益紧密的交往交流交融中,构建起情感共鸣、发展共谋、成果共享、文化共融的和谐关系,民族团结的“石榴籽”抱得越来越紧。

  向西开放动能澎湃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里,铁轨纵横交错,龙门吊繁忙工作,中欧班列整装待发。从这里出发,中国制造的产品2天抵达哈萨克斯坦,8天抵达俄罗斯,16天抵达荷兰,国际大通道快捷高效。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在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独特区位优势越发凸显。抓住发展机遇,新疆全力推进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和商贸物流网建设,一个东联国内、西挽欧亚,支撑国家向西开放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形成。

  自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北区航站楼启用以来,乌鲁木齐国际航空枢纽的“含金量”日益凸显。新疆民航航线达595条,25条国际客运航线通达17个国家和地区,“东西成扇、疆内成网”的航线格局已经形成。

  借力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东风,新疆外贸亮点突出。2024年,新疆进出口总额4341.6亿元,连续3年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

  在霍尔果斯口岸联检大厅,哈萨克斯坦商人努尔别克说:“现在用手机智能软件报关,通关只要3小时,比10年前快8倍。”这种效率提升源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实施“铁路快通”“抵站直装”等改革,推出“智慧口岸”建设方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负责同志表示,新疆将大力推动“一港、两区、五大中心、口岸经济带”建设,不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省区市务实合作;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标准建设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拓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上合组织国家、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扎实推进口岸建设三年行动,努力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从昔日的“边远地带”到如今的开放前沿,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枢纽地位日益显现,持续展现“亚欧通衢”的新图景。

  辽阔边疆,冉冉腾升……

  展望未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新疆各族儿女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真抓实干扎实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地生根,为新疆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华社乌鲁木齐9月21日电 记者李自良、曹志恒、于涛)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2日 01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