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光明日报记者 王艺钊 朱斌
7月28日凌晨,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黄崖关村党群服务中心依然亮着灯。
窗外暴雨如注、电闪雷鸣,村党支部书记史贺东紧盯着监控屏幕,密切注视着泃河水位的每一次上涨。
自27日接到暴雨预警以来,史贺东与村两委成员已经连续值守超过24小时。尽管每年夏天防汛早已成为习惯,但这一次史贺东心里没底——“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随着水位急速攀升,洪水迅速漫过河岸,沿着公路直奔民居。“所有人,不要睡!雨太大,注意安全!”史贺东立刻在黄崖关村微信群中发出紧急通知,并组织村干部分头行动,重点排查长城以北和泃河沿岸的危险区域。有些老人不愿离家,他和村干部就一边劝,一边喊话。
“水涨得太快了。不过因为有预案,从通知到疏散,我们用了不到10分钟。”史贺东回忆。赶在公路被淹前,他们把最后几户村民送上面包车撤至高处。那一夜,黄崖关村共安全转移200余人。
早在汛前,史贺东就在3处点位预置挖机、铲车和沙袋,水位一旦上涨立即封堵路口、疏通水道,最大限度防止洪水进村。尽管这次水势远超预期,但他利用钩机在村委会门口开挖泄洪渠,成功将倒灌入村的洪水引回河道,保住了更多房屋。
洪水退去,留下的是冲垮的房屋和彻底中断的水电、通信,还有满街黄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29日上午,通信刚刚恢复,他的手机就仿佛“炸”了一样响个不停。
“书记,我家房顶漏了,睡不了人啊!”
“书记,我家一百多只羊全冲没了,这可咋活?”
“书记,村里车出不去,没吃的了!”
…………
那一天,史贺东一共接了398个求助电话。
他一边接电话,一边记下需求,组织人手分批解决。没有机械,他们就协调村里的钩机、铲车;没有物资运输车,他就组织人员骑电动三轮车,一趟一趟为村民送水、送面。
刘学才家的房子被淹,一家三口无处可去。史贺东二话不说,把村委会值班室腾出来给他们住。“大队就是大家的家,再难也得先安顿人。”
发放捐赠物资时,有人因为一点小事而争执,甚至当场闹起来。史贺东没有辩解,只是一遍遍安抚:“咱们慢慢来,一切都会变好。”
那段时间,白天史贺东带着村干部清淤、排险、发物资,晚上开会汇总情况、安排第二天工作,经常忙到凌晨才躺下。“脑袋整天嗡嗡响,一个电话都不敢漏。”几天下来,史贺东的体重掉了20多斤。可说起这些,他摆摆手:“我是书记,我不扛谁扛?”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