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历史靠史实说话”——新中国对侵华日军战犯审判的时代启示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历史靠史实说话”——新中国对侵华日军战犯审判的时代启示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5 05:5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金嬴(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此为契机,不断挖掘新史实,形成更多具有说服力的历史研究成果,对弘扬正确二战史观而言尤为重要。有关新中国对侵华日军战犯审判与改造(以下简称“新中国审判”)的史料,就是应当深入挖掘和积极研究的一笔宝贵历史遗产。

  全面清算日本侵华罪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同盟国针对日本的战争罪行开展了多次审判,其中最著名的是对犯有破坏和平罪的甲级战犯进行判决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史称东京审判。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除直接参与东京审判外,也在国内对乙级、丙级战犯进行了自主审判。作为二战后将追究战争罪责的国际法规范具体运用于亚太地区的实践,东京审判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然而,东京审判也存在诸多局限和缺陷,留下了一些负面后果。而国民政府的审判处理的大部分是日本侵害百姓的案件,针对日本诸多侵华军事行动造成的灾难,除南京大屠杀外少有涉及,留下了未能全面清算日本侵华罪行的历史遗憾。

  1950年,新中国从苏联接收近千名日本“关东军”战犯,此外,在太原还关押着百余名战败投降后“帮助”国民党打内战的日本战犯。1956年,中国在沈阳、太原组织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审理了在东京审判及国民政府审判中未被追究的诸多战争罪行,如在中国的大规模毒气作战、731部队对中国人的人体实验等残虐暴行,宣判45名日本战犯有罪,最高刑期20年。审判结束后,判刑的日本战犯被移送至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服刑改造,其他1017名日本战犯因罪行相对较轻且认罪悔罪态度较好,被“从宽处理,免于起诉,即行释放”,分三批送回日本。这些获释战犯回到日本后,坚持认罪反省,并自发组成“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联”),长期为“反战和平、日中友好”而努力。可以说,新中国审判不仅宣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捍卫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同时还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的种子传播到日本,创造了战犯审判史上的奇迹,为人类和平实践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首创性的司法实践

  新中国审判从彻底揭露侵略战争罪恶本质、弘扬进步战胜反动的目标出发,在继承和检讨既有法律规定与各类战犯审判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日本侵华的特殊性质,形成了富有成效的中国式战争责任确认机制,开展了具有首创性的司法实践。其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始终坚持严格的现代法治原则。新中国审判由在东京审判中担任中国大法官的梅汝璈出任法律顾问,并吸收了苏联法律专家的意见。在长达6年的工作中,每一个司法文件、决定的形成都在既有国际法、国内法的基础上反复斟酌,具有极为严密的法理依据。

  调查取证方面,先后派出大量工作人员奔赴全国12个省市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走访数万名战争幸存者和受害者家属、知情者,现场调查取证,实地取得了战犯战争罪行的大量确凿证据。这些证据共订卷2918册,计43万页。在侦讯终结阶段,由承办各案的检察员把全部侦查卷宗交给战犯阅览质证,有不同意见允许提出申辩。若干年后,“中归联”成员在回忆录中仍然惊叹于中国政府对其犯罪证据的充分收集、展示和对战犯权利的尊重。

  第二,发展出特有的战争罪行认定模式。二战结束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及冷战的开启,原本基于共同价值观念和法律观念采取的司法审判,受到意识形态划线的实用主义、利己主义左右。例如,东京审判就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法框架下进行的,深受殖民主义历史影响,没有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偏见及对亚洲国家的不平等对待。11名法官中,亚洲国家的代表仅占3席,与亚洲的实际受害程度严重不符。日本在中国东北、中国台湾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罪恶行径仅被稍加提及,未受到法律的惩处。而新中国审判则涵盖并追究了日本的殖民统治责任,操纵伪满洲国政权、实行残酷殖民统治及镇压抗日运动都被视为战争犯罪。新中国审判是二战后所有审判中唯一处理了殖民统治犯罪的审判。此外,新中国审判还确立了“作为结构的战争犯罪”这一战争责任认定的核心观念,即作为侵略战争的实施要素,每个个体都负有战争责任,都应深刻反省或接受审判。

  第三,开创了面向世界持久和平的战后处理模式。与战后其他审判不同,新中国审判和改造战犯的目的不仅基于传统的刑罚抵罪逻辑,更致力于实现加害者人性的觉醒和复归,在此基础上促其反省。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以平等之心对待战犯,并用6年的时间耐心沟通,最终使战犯转变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归国后,这些战犯在没有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反省战争罪行,投身和平活动,成为捍卫和平、促进中日人民友好的一支坚定力量。日本学者竹内芳郎曾评价新中国的战犯对策影响深远,是近半个世纪后如南非建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等世界反殖民主义运动举措的先驱。

  弘扬正确二战史观

  针对日本社会长期存在的淡化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的声音,“中归联”成员强调,“21世纪日本人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应该对过去的历史拥有正确的认识”。深入研究并全面揭示新中国审判的丰富历史内涵,在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形势下,对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具有时代意义。

  69年前经新中国审判改造的千余名日本战犯归国后,被很多日本人视为“异类”,受到排斥、打压和攻击。逆境中,他们组成“中归联”,余生致力于认罪反省的和平运动,坚持不懈同否认侵略历史的日本右翼势力作斗争,为促进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作出了多方面贡献,凸显了以史为鉴、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的现实价值。

  近年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世界范围呈现回潮趋势,淡化甚至歪曲二战性质的声音时有出现。历史靠史实说话。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我们应进一步用好各种史实,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真正铭记历史,捍卫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新中国审判的史实以有力的历史注脚,为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提供了深远启示。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5日 12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