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我国已成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大国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我国已成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大国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6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光明日报记者 牛梦笛

  9月25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成就。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曹淑敏表示,当前,我国在用户、内容、产业等规模上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国、网络视听大国。

  持续深化“双治理”工作

  谋划建设新型广电网络

  “十四五”时期,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治理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了开机看直播,取消了机顶盒开机广告,大幅压减了收费包,增加了优质免费内容供给。为了形成长效机制,广电总局制定修订了5项法规文件,累计发布了11项技术标准,开展了机顶盒、电视机、遥控器“便捷看电视”的产品认证,强化源头治理。

  在取得显著治理成效、夯实制度标准基础的同时,也在积极转变发展思路。曹淑敏说,整个广电主流媒体要强化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贴近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能力,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爱看的内容,也提供更便捷的操作和更优质的体验,同时保护好用户权益。

  服务体验的提升,离不开坚实的技术支撑。当前,我国在广电视听全领域、各环节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大力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发展,贯通内容、播出、传输、终端、产业各环节,大步迈向“超高清时代”。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刘建国表示:“我们将持续推进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贯通发展,构建良性发展生态,实现全产业链整体跃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视听的新期待。”

  “我们正在谋划建设特色鲜明、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新型广电网络。简单来说,就是要建好用好全国基础设施一张网、内容服务一张网、业务监测一张网。”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董昕表示,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高清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打造广电视听行业“核心基座”,实现广电网络的技术、服务、体验全面跃上新台阶,更好传播党的声音、服务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

  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

  为精品创作营造好环境

  “十四五”期间,大屏小屏好戏连台、精彩不断。电视剧、网络剧精品力作层出不穷,纪录片传承文化根脉、记录时代印记,动画片量质双升、“国风”动画引领新潮流,文化、综艺节目贴近观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曹淑敏表示,好作品要有好传播,“我们坚持大屏小屏相互赋能,长短视频相互协同,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相互联动,让好作品进入好时段、好平台,通过台网同播、多平台联播等,最大限度为观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用好作品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

  优秀的创作离不开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韩冬表示,广电总局体系化推进法规建设,正在修订《电视剧管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制度,为行业治理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广电总局认真落实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部署,坚决防止过度娱乐化,坚决治理天价片酬,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

  韩冬介绍,广电总局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的要求,致力于为视听精品创作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广电视听不断涌现出熔铸古今、汇通中外的新时代精品力作。

  精品节目“走出去”

  优秀作品“引进来”

  近年来,《山海情》《我的阿勒泰》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海外广泛传播,特别是中国微短剧“圈粉”全球,在海外刮起“中国风”,追中国剧、看中国节目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新风尚。国际优秀作品的引进力度加大,并在主频道和主平台播出。

  据悉,“十四五”期间,广电视听节目和服务出口规模增长已超过40%,我国视听平台国际版已经触达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00多款中国微短剧应用上线境外平台。每年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视听作品在中国播出,境外人员累计近万人次参与境内广电视听节目制作。

  董昕表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为促进文明对话、增进国际友谊的重要纽带,全力推动精品节目“走出去”、优秀视听作品“引进来”,在双向对话中拓展对外交流合作“朋友圈”。今后将坚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用丰富的内容、先进的技术、灵活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世界故事。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6日 10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