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秋风起,花粉浓——孩子又过敏了,咋办?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秋风起,花粉浓——孩子又过敏了,咋办?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09-27 04:1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健·生活】

  光明日报记者 杨舒

  天气转凉,秋高气爽,本是宜人时节,但不少家长又开始担忧起来。

  这是为啥?原来,每年一到此时,许多小朋友就会发生打喷嚏、流鼻涕、眼睛痒、皮肤红肿等季节过敏症状,甚至引发腺样体肥大、中耳炎、鼻窦炎、咳嗽、喘息等,严重时整夜睡不好,对学习等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眼下,到儿童专科医院和医院儿科门诊挂号诊治这一“烦恼”的家长、儿童人数大增。

  儿童秋季过敏主要因何而起?如何规范化防治?围绕这些家长们高度关注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尽早确定过敏原

  明确过敏原是防治过敏的首要一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首都儿童医学中心变态反应科主任沙莉介绍,过敏性疾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人体对无害物质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反应,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包括呼吸道、皮肤及胃肠道等。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等,常见吸入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霉菌等。

  “相较于成人,儿童更容易发生过敏性疾病。当儿童在花粉季节出现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等过敏相关症状时,家长应尽早带其去相关专科门诊明确病因,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沙莉说。

  近期的秋季过敏,主要根源在花粉。“以北京为例,研究数据显示,蒿属花粉、葎草、豚草及藜属花粉为重要的过敏原。秋季花粉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出现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相比春季过敏,秋季花粉暴露时间长,更容易引起过敏性哮喘,部分孩子还会在花粉季节期间出现荨麻疹等皮肤过敏表现。”沙莉指出。

  她进一步提醒,早期过敏性鼻炎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进展至哮喘,出现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时会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更令人担忧的是,约三分之一的哮喘会从儿童期持续到成人期,导致肺功能下降。

  但专家也表示,家长就诊前需先辨别感冒和过敏,因为二者有相似的症状表现,都可能出现鼻塞、结膜炎等症状。“感冒和过敏的关键区别在于病史和症状的持续时间,感冒症状通常持续7到10天,过敏症状则可能持续数周,需要先排除感冒,再治疗过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尚云晓说。

  实施四个“早”的全程管理是关键

  一旦孩子确诊为花粉过敏,家长该如何开展防治呢?“我们强调四个‘早’的全程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是保障孩子从过敏回归健康的关键环节。”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主任向莉指出,一定要及时干预,否则,反复接触过敏原有可能使过敏反应的急性发作严重程度和慢性期的多系统性共患病越来越难以控制。

  首先是远离过敏原,花粉过敏人群要尽量避免在花粉播散季节外出。“以蒿属花粉为例,花期为8月至10月,上午10点到下午5点花粉浓度较高,因此,对花粉过敏的儿童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时需做好防护,如佩戴口罩和护目镜,使用花粉阻隔剂等;从户外回家后及时更换衣物、洗脸和清洗鼻腔。”沙莉说。

  “有效规避过敏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沙莉提醒,在近期门诊中,遇到少数对花粉过敏的孩子,其家长并未在意,甚至在暑期带孩子去草原游玩,直接引发哮喘的严重发作。

  规范化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改善症状,也必不可少。“在治疗患儿哮喘时,一些家长有顾虑,不敢、不愿使用吸入激素,这可能导致孩子疾病症状反复或难以控制。”沙莉强调,合理使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过敏症状,家长需要加强对这些药物的科学认识。

  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治疗,也是临床经常使用的手段,可使患者对过敏原的耐受能力逐步增强。

  近年来,针对过敏炎症中关键分子的生物靶向治疗也有所应用。比如,抗IgE的单克隆抗体等,对于过敏性鼻炎季节性预防以及中重度难治性过敏性哮喘等,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警惕秋季“雷暴哮喘”

  研究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变化明显,过敏原暴露增加,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正逐渐升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问题。

  如何看待这种趋势?“从长期看,提高儿童免疫系统的适应性非常重要。”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中心主任医师、教授陈育智指出,良好的体质是关键,少年儿童还是要多到户外环境下运动,多接触大自然,由此提高身体素质,让免疫系统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打好抗过敏的“地基”。

  此外,家长应该引导有过敏性鼻炎的孩子养成和保持用生理海盐水冲洗鼻腔的良好习惯,特别是在花粉浓度高、户外活动多、空气质量不佳的特殊情况下,上述护理对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护尤其重要。“患有过敏性鼻炎的幼儿,因鼻子痒、鼻腔分泌物多堵塞鼻腔,往往有抠抓鼻腔的频繁动作,容易引起柔嫩鼻黏膜进一步损伤,造成鼻出血或造成继发性感染,甚至出现鼻窦炎。另外,冲洗鼻腔后,应用鼻喷的抗过敏性炎症药物,以更加有效地在鼻黏膜发挥作用。”向莉说。

  “夏秋季过敏季高发期还要特别警惕‘雷暴哮喘’。”沙莉提醒,从近期的门诊情况来看,有不少孩子因雷暴天气引起了哮喘中重度发作。

  什么是“雷暴哮喘”?这一疾病是指在花粉浓度较高的季节里,患有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患者在遇到雷暴天气后引发的哮喘急性发作。其主要原因是,雷雨雷暴天气导致花粉的破碎颗粒变小、局部浓度骤然升高,致使下气道炎症发作。

  据介绍,“雷暴哮喘”在雷暴发生之后半小时即可出现症状,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当患儿在雷暴天气后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或胸闷等表现时,应立即使用缓解类药物,首选吸入性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同时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观察给药后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初步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或症状减轻后很快再次加重,均需立即就医。

  “对于过敏的儿童高危群体,在积极控制过敏性疾病的前提下,遭遇雷暴天气时一定要避免外出,并在家关紧门窗,雷暴过后也不要立即出门,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雷暴哮喘’的发生。”沙莉提醒。

  《光明日报》(2025年09月27日 07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