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作者:张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今年以来,中欧互动频密,高层往来、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持续升温。10月7日至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意大利并召开中意政府委员会第12次联席会议、赴瑞士举行中瑞第四轮外长级战略对话。中欧互动与合作表明,双方都认识到,在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的背景下,中欧合作弥足珍贵,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前所未有。
9月25日,在希腊雅典,嘉宾在“古城新韵——重庆对话雅典”城市文明对话活动上观展。新华社发
高层互动与务实合作加速推进
近年来,中欧关系遭遇一些困难,俄乌冲突等第三方因素的干扰增大。但与此同时,中欧仍保持频繁交流,务实合作也在加快推进。
高层互动引领中欧关系大方向,确保双边关系总体稳定。2025年1月,习近平主席应约与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通电话时强调,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越要秉持建交初心,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战略互信,坚持伙伴关系定位。科斯塔也表示,欧中都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坚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反对阵营对抗,双方应当合作而不是竞争。4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华。5月,中欧关系迎来重要进展,中方和欧洲议会同步全面取消对相互交往的限制。7月,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袂访华并举行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欧盟领导人时指出,中欧建交50年来,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既成就彼此又惠及世界,其中的重要经验和启示就是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开放合作、互利共赢。9月,葡萄牙总理蒙特内格罗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9月2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纽约会见冯德莱恩,表示愿同欧方一道落实好双方共识,秉持建交初心,加强团结协作,推动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9月12日至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了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和波兰三国,这是中国外长继6月底7月初访问比利时、德国和法国之后再次访问欧洲。
务实合作加速推进,进一步夯实中欧关系基础。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对彼此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中国不断加大对欧洲的投资力度,特别是在新能源领域,为欧洲经济绿色转型贡献力量。9月,中国人民银行分别与欧洲中央银行、瑞士国家银行和匈牙利国家银行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欧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协议有效期三年;中瑞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170亿瑞士法郎,协议有效期五年;中匈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为400亿元人民币/1.9万亿匈牙利福林,协议有效期五年。这一系列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续签,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双边货币金融合作,促进中国与相关经济体的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与此同时,在科技、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中欧务实合作也不断结出硕果。
全球治理呼唤中欧携手共进
中欧合作能在逆风中保持甚至加速推进,是因为合作能为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于这一点,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开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欧洲经济发展特别是绿色转型需要与中国合作。近年来,欧洲经济遭到多重危机的冲击,持续低迷,特别是德国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负增长,2025年经济前景也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各国改善民众生活、减轻生活成本的压力明显增大。法国频频更换总理,与政府在民生困难时期试图削减民众福利密切相关。中国作为欧盟日益重要的投资来源地,是欧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中的稳定和支撑力量。例如,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在德国、匈牙利和西班牙建立了三座电池生产基地。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认为,宁德时代在西班牙投资建厂是西政府以绿色和数字化方式实现西班牙再工业化的“最佳范例”,将对本地吸引更多该行业的公司“产生决定性影响”。尽管欧洲仍有人声称不能对华过于依赖,要继续推动所谓的“去风险”,但更多人开始认识到,基于价值观偏见和过度安全化的视角看待中国和中欧关系并不符合事实,也将严重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欧洲实现战略自主需要与中国加强合作。实现战略自主是欧洲近年来的主要诉求,其根本目的是确保欧洲在经济发展、金融政策以及外交、安全、国防等领域能独立自主做出决策。在特朗普政府无视国际规则、无视盟友利益甚至借欧洲对美国的依赖肆意欺凌欧洲的背景下,欧洲实现战略自主的紧迫性进一步加大。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合作,有助于欧洲减少对美国的过度依赖,提升其在世界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欧洲维护多边主义、加强全球治理需要与中国合作。欧盟本身是一个多边主义机构,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符合欧盟的利益,在这一方面,中欧有共同认知和共同利益。当下,全球多边主义国际秩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和欧盟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双方合作的重要性愈加凸显。9月,习近平主席在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时提出了全球治理倡议,主张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注重行动导向。未来,中欧在加强和完善全球治理合作方面前景广阔。
习近平主席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主张,即中欧要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要做到这三点,需要中欧相向而行。中国对欧政策是一贯的,是中欧关系中的恒量,但欧盟对华政策需要更加稳定、更加具有可预期性。
当下,欧盟正遭遇系列困难和严峻挑战。在内部,民粹主义持续发展,保护主义持续抬头,政府执政难度加大;在外部,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持续,安全环境日益恶化,美国破坏全球规则,欧美贸易摩擦不断。欧盟对此需要有更清醒的认识,中国不是欧盟问题的制造者,而是欧盟应对上述困难和挑战可以借助的力量。面对战争与和平、竞争与合作、封闭与开放的重大选择,多边主义、团结合作才是正确答案。中欧相向而行,携手共进,既是彼此的期待,也是世界的期盼。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