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王建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玥
“这是您的优待卡,您收好喽!”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西陵区锦绣社区,网格员王俐涵笑容满面,将刚办好的老年人乘车优待卡亲手交到了居民何丹琼手中。
何丹琼年满65周岁的信息,一早就通过系统推送到了王俐涵的“社区E通”上。她拿出手机简单操作几下,就顺利帮老人代办了优待卡。“现在卡办好了直接送到街道,我们取件也特别方便。”王俐涵说,以前网格员得按月挨家挨户核实信息,耗时又费力。
这一转变,源于宜昌市全新搭建的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
过去,“表格成堆、台账繁杂、重复报送”是令不少基层干部头疼的“老大难”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宜昌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市数据局、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成立工作专班,多方调研后,推动建成全市统一的乡镇(街道)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真正为基层“松绑减负”。
“我们围绕‘基层报什么、部门要什么、数据从哪来、怎么报、怎么用’这五个核心问题,梳理出30个部门的290张表单,最终形成《宜昌市‘一套表’目录清单》,并统一规范表格样式。”宜昌市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该平台以“宜昌城市大脑”为底座,打造了六大功能模块:“我们的乡镇(街道)/村(社区)”“我要办证办事”“我要统数查数”“我要问事说事”“我要报事管事”和“任务总览”。高频事项“一站整合”,接入“高效办”“部门办”“鄂汇办”三大端口,将出生、入学、育儿、就医、救助、养老、身后事等居民“一生常办事项”全包括,实现联办、指尖办、就近办。
“现在报表不用我们一遍遍采集,系统直接自动获取,真正实现‘一方采集,多方利用’。”宜昌市大数据中心主任陈登宏说。
平台还特别强化了数据标签的智能检索功能,将孕产妇、特困人员、空巢老人、低保对象、养老医保等15类群体高频数据列为重点关注,并按辖区、分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基层干部只需按年龄、性别、学历等常用字段进行筛选,就能快速生成所需居民报表。
“以前摸排空巢老人,我们要跑断腿、问遍人。现在平台按年龄标签一键筛选,五分钟出名单,我们拿着表直接上门,省时又省力。”远安县嫘祖社区党委副书记师露感慨道。
“以前光表格就能堆一桌子,现在表少了,腿也少跑了,真是轻松多了!”枝江市仙女镇五通庙村网格员张莉刚完成新增农村奖扶人员录入。仙女镇享有奖扶、特扶政策的有4000多人。以往信息摸排至少要忙活一个月,网格员跑个不停。如今依托平台数据库,系统自动比对筛选、精准下发,全镇核查反馈只需一周就能完成。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宜昌全市110个乡镇(街道)、1619个村(社区),开放账户超1万个,居民端注册用户达226万人。市、县、乡、村四级实现分级分权使用,累计组织培训3000余人次。自平台投用以来,宜昌市直部门下发至基层的表格大幅缩减,村(社区)填表工作量减少约80%。基层干部能把更多时间还给群众,有更多精力服务群众。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9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