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近代天津与腹地的商品流通路径和规模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近代天津与腹地的商品流通路径和规模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3 02: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论点摘编】

  张利民、龚宁在《中国经济史研究》2025年第5期撰文指出,近代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的商品流通被迫卷入国际市场,但其传统经营方式并未完全失去作用。商品集散中心的功能不仅没有弱化,反而依靠对外贸易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得到强化,进而促进了区域内经济联系和经济发展。根据天津海关和常关的贸易数据可知,进出口贸易仅是商品流通的一部分,工业原料、机制品以及城市生活必需品交易是区域内商品流通的主流,而随着城镇发展、近代工业兴起和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其规模持续扩大。各地商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自身的条件,以及交易成本的差异,选择了不同的流通路径,形成了多元的商品流通方式,构建了更富有层次的市场结构。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口岸城市腹地范围的扩展,既有来自国际市场的推力,也受到传统市场经济面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消化、调适和重构等多重因素影响。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3日 14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