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重庆大足:石语琴声带来新颖体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重庆大足:石语琴声带来新颖体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14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文化中国行

  光明日报记者 黄汉鑫 张国圣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 东

  10月10日晚,在重庆大足区昌州戏苑内,“石语·琴声:古乐与石刻对话”中法文化遗产交流音乐会于此举行。

  音乐会现场,法国艺术家阿尔班・蒂克谢与路易丝・蒂克谢兄妹以欧洲传统乐器鲁特琴、高音维奥尔琴带来欧洲古典音乐,并具有创新性地演绎了中国乐曲《天下大足》。根据《天下大足》原曲的意象,二人特意用鲁特琴的断奏技法体现石刻匠人锤凿声的节奏,又以高音维奥尔琴绵延的旋律表达穿越石窟的光影,使西方复调艺术与中国山水画意境充分交融,为现场观众带来新颖的体验。

  随后,中国演奏者以古琴曲《流水》等曲目回应。其中,在《紫竹调》《我在宝顶等你》等曲目的演奏中,通过对大足石刻造像“吹笛女”进行研究从而复刻而成的古乐器弓笛甫一亮相,便受到大家的关注。

  “弓笛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是大足的文化瑰宝。我们希望通过演奏,让更多人知道弓笛、了解大足石刻,也让孩子们在文化传承中增强文化自信。”大足区实验小学教师李强表示,弓笛不仅丰富了民族管乐形式,更成为大足石刻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目前,大足区实验小学弓笛社团作为重庆市唯一一支小学生弓笛传承队伍,已组织80名学生参与学习。

  “弓笛的声音很好听,用它演奏的曲子也特别美好,石头上的史诗成为可聆听的风景,沉睡的文物通过音乐重新‘呼吸’,这一切简直太美妙了!”阿尔班·蒂克谢表示。

  “太震撼了!西方鲁特琴的细腻和中国古琴的悠远特别搭,尤其是用复刻的弓笛演奏《紫竹调》时,感觉大足石刻里的乐器真的‘活’了。”演出落幕后,观众何江的思绪仍沉浸在优美的演奏中,“这种把世界遗产和音乐结合的交流方式特别好。”

  据了解,大足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与法国在遗产保护、教育联动、商贸合作等方面的交流,推动大足石刻国际文化品牌形象的提升。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4日 09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