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4 05: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站在多边主义与新冷战的十字路口,人类向何处去?

全球治理倡议的提出恰逢其时

  【特别关注】

  作者: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欧洲左翼党副主席,译者楼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当前,人类历史正行至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所有国家都面临着一个根本性抉择:是重蹈冷战覆辙,滑向阵营对抗与军事紧张的深渊;还是共同开创一个基于国际合作与互利共赢的多边主义新秩序。前者意味着世界将再度割裂为彼此隔绝的对立阵营,全球军备竞赛持续升级,人类的未来将被置于恶性对抗的巨大风险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然是一场毁灭性的悲剧,而第三次全球冲突则可能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灭顶之灾。后者则意味着以互利共赢为基石深化国际合作,切实削减军事开支,并在联合国框架内通过对话谈判寻求冲突解决方案。正如联合国所倡导的,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牺牲他国安全为代价,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

  正是基于对这一历史抉择的深刻洞察,习近平主席多次明确立场,坚定反对冷战思维,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遗憾的是,在新自由主义作为全球治理方案趋于失败之后,一股带有冷战色彩的地缘政治思潮正在回潮。这一逆流主要由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北方国家驱动,其根本目的在于维系既有霸权,遏制中国、俄罗斯以及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力量的崛起——这些力量恰恰主张建立一个非霸权中心的多极国际秩序。这场对抗性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在经济层面,其核心策略是推动“脱钩断链”。这表现为重设关税壁垒、禁运先进半导体等关键技术,并对盟友施加高压,要求其切断与所谓“对手”国家的贸易与投资。其战略意图昭然若揭:通过抬高与中国保持经贸及政治关系的成本,迫使各国做出排他性的结盟选择。那些力求与所有大国保持平衡关系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全球南方国家,正被置于一种艰难的抉择之中:若不“靠拢”那些北方国家并与中国切割,便可能面临融资、技术乃至军事支持的中断。这种强迫“选边站队”的压力,不仅是对多边合作的公然背弃,更侵蚀了国家主权,破坏了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根基。

  在技术层面,作为未来权力的核心驱动力,科技已然成为另一关键战场。西方的战略核心在于,通过实施出口管制、设置企业“黑名单”以及施加外交压力,对被其认定的竞争对手进行技术封锁,阻止其获得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针对华为5G主导权的“绞杀”,便是这一策略的典型例证。美国以所谓“安全风险”为由,胁迫盟友禁用或限制华为设备。众多分析人士指出,这不过是以政治手段扼杀商业竞争的借口。这种技术脱钩意在制造两个互不兼容的技术生态系统,企图将发展中国家永久锁定在对西方技术的依赖链条上,阻碍其自主进步。

  在话语层面,二元对立思维始终主导着美西方的官方叙事。中国与俄罗斯不仅被错误地描绘为地缘政治的竞争者,更被别有用心地渲染成对“西方价值观”的威胁。西方主流媒体不断放大这一叙事,将中国等新兴力量置于负面聚光灯下。这场话语战意在操纵全球公众舆论,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内部制造疑虑和误解,引导其相信排他性地依附于全球北方是唯一出路。

  综上所述,这种“21世纪冷战”的战略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它加剧了全球紧张局势,削弱了国际合作的根基;更令人警惕的是,它正将世界推向局部冲突升级为大规模战争的巨大风险之中。

  面对冷战思维的回潮,中国提出四大全球倡议,坚定捍卫并践行一种非霸权的、允许多元发展的多边主义,为所有国家的共同繁荣创造可能。

  全球治理倡议的基石,在于巩固一种非霸权的、包容性的多边主义。中国坚信主权平等、对话合作是解决全球问题的根本,这与冷战策略中惯用的经济胁迫和单边制裁形成鲜明对照。该倡议的核心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使其更具代表性,更能真实反映当前的全球力量格局。这包括构建一个更公平的贸易体系、强化联合国的核心作用,以及创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替代性融资机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

  全球治理倡议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不从属于任何单一霸权中心的开放合作网络,致力于促进基于共同利益和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这意味着该倡议旨在超越阵营政治的藩篱,促进各国人民的广泛互联与紧密协作。因此,国际社会应就如何深化落实这一全球治理倡议展开深入对话,支持其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家合作方面的各项努力。为此,构建一个由公民社会、进步政党及联合国“和平之友小组”等力量组成的广泛联盟,具有重要意义。该联盟的使命在于凝聚所有反对单极或两极秩序的力量,共同推进基于相互尊重和捍卫《联合国宪章》原则的全球治理新范式。

  我们认为,这一联盟的行动纲领应聚焦以下关键领域:在国际组织层面,应积极推动联合国的民主化改革。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现有机构也必须经历深刻的民主化改革,确保其决策过程的透明与公正,免受任何单一国家的干预。在经济层面,必须捍卫自由公平的贸易,坚决抵制贸易战与单边制裁。在科技层面,应确保技术的普惠共享与国际合作,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性挑战。真正的多边主义,必须有能力直面这些需要全球协同行动的跨国难题。

  我们认为,该联盟的目标非常清晰,即发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全球运动,坚定捍卫和平、进步与多边主义。这场运动拒绝所谓“战争对抗不可避免”的论调,并坚信一个更加公正、更加和平的世界是完全可能的。这是一个行动的号召,呼吁所有信奉合作而非竞争、倡导对话而非对抗、支持相互尊重而非支配的力量团结起来,共同掌握历史的航向。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反复强调的,我们应彻底摒弃冷战思维,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阵营对抗无益于人类前途,唯有国际大家庭的团结协作,方能开创美好未来。因此,全球治理倡议正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份极具战略眼光的公共产品,它不寻求霸权,亦不谋求特殊地位,其目标在于推动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这既是对历史的回应,亦是对未来的召唤。让我们携手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为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而奋斗。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4日 12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