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携手建设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携手建设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5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驻布拉格记者 杨艺明

  第11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高级别智库研讨会于10月21日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举行。会议以“处于十字路口的世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为主题,来自中国和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中东欧国家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媒体记者100余人参会。会议聚焦当前全球性挑战,系统总结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3年来的发展经验,深入探讨了各方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

  本届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萨格勒布经济管理学院承办。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智库是促进思想交流的重要载体,面对变乱交织的世界,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智库应深化交流、强化协同,推动理论与政策创新,促进文明交融互鉴,携手践行全球治理倡议,为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贡献智库智慧。

  中国社科院秘书长赵志敏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欧关系历经风雨、日益成熟,展现出强大韧性。作为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自2012年启动以来,在经贸往来、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等领域成果丰硕,为欧洲与世界的稳定与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克罗地亚前总统约西波维奇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补充。近年来,中克互利合作日益深化,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佩列沙茨大桥不仅有力促进了克罗地亚旅游、交通、物流等行业发展,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卓越品质与强大实力。他期待双方在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合作空间,持续深化民心相通。罗马尼亚前总统康斯坦丁内斯库在主旨发言中说,中罗两国长期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的原则,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双方应以文明互鉴为纽带、以丝路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历史与文化领域合作,携手共建“文明丝绸之路”标志性项目,让民心相通成为推动中罗关系行稳致远的深厚力量。

  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齐前进表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携手应对挑战、深化互利合作,不仅有助于地区繁荣,也为中欧关系以及全球发展注入稳定与活力。外交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事务特别代表陈国友说,13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稳步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有力推进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中方愿依托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同各国加强沟通协作,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积极努力。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所长冯仲平表示,中欧都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都主张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中欧持续深化合作不仅惠及彼此,也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

  在分论坛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智库交流与合作、中东欧国家形势与中欧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企业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斯洛伐克社会主义者党主席贝克马托夫告诉记者:“会上多国专家的讨论具有启发性,我们期盼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向前发展。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与文明对话,中欧可以携手建设一个更加和平美好的世界。”

  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研究员泽马内克表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欧洲的安全关切应与经济利益保持平衡。盲目“脱钩断链”只会带来风险,加强对华合作是欧洲维护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5日 08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