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编者按
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往往能触及人们心底的柔软,而一把把承载这份情感的传统乐器,则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和精粹。
今天,我们走近古琴、箜篌、箫笛、芦笙等传统乐器的制作人,看他们如何用技艺鸣发美妙佳音,再现国风古韵的灿烂辉煌。
光明日报记者 任 欢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很熟悉吧。乐曲《梁祝》,你也听过小提琴、笛子等乐器演奏的版本。今天我用箜篌献艺,请你品一品。”在位于浙江宁波鄞州区的“箜篌制作”省级非遗工坊内,非遗工坊负责人、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箜篌制作技艺传承人陈莉娜说完,便用手拨弄起琴弦。

箜篌制作技艺传承人 陈莉娜
一时间,清冽的声音在记者耳畔层层环绕。弹毕,记者赞叹:“我仿佛置身于飞舞的蝴蝶群中。”
“唐代诗人顾况在《李供奉弹箜篌歌》诗中写道,‘急弹好,迟亦好;宜远听,宜近听。左手低,右手举,易调移音天赐与’。箜篌的音色,就是这样梦幻与曼妙。”陈莉娜笑着说。

周艺珣 绘
1987年出生的陈莉娜,打小就对箜篌有着浓厚的兴趣。自沈阳音乐学院箜篌研制兼演奏专业毕业后,她回到家乡宁波,决定用自身所学,让更多人了解箜篌。
但箜篌历史上一度失传,虽现已脱离濒危状态,仍存在入门门槛高、难以普及等问题。“市面上的箜篌普遍售价在好几万元一把,很难买到合适的,我心一横,决定自己制作。”于是,从画图纸、找材料,到配件研发、乐器调试,陈莉娜亲力亲为。她天天往工厂跑,用什么木头、用什么琴弦,一样样地与师傅商量,花了六七个月时间,才研制出第一把箜篌。
之后,她组建了团队,从外观、材料、工艺等方面改进。如今,她研制的“羽音”乐器64弦便携式可拆卸箜篌、“角音”乐器44弦低成本入门箜篌等,在箜篌研制工艺上获得16项国家专利,最便宜的售价仅为几百元,有效降低了箜篌的入门门槛。

演奏传统乐器的音乐爱好者 资料图片
陈莉娜最满意的一把箜篌,名为“蝴蝶梦·千古情”,是她与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陈明伟共同打造的。其器型之优美,像停歇的半只蝴蝶,其上还有不同形式的蝴蝶意象呈现,或雕或嵌,大大小小,共有近千只。
“有的蝴蝶比人的指甲盖都小,雕刻起来十分不易。”陈莉娜感叹,为了更传神,自己常常和陈明伟老师一起默默雕刻,一干就是一天。经过一年半的时间,“蝴蝶梦·千古情”终于问世。“那是一个春天的清晨,我装完最后一根琴弦,再轻轻弹奏《梁祝》,幽幽古声,旖旎婉转,大家都说,仿佛感受到曾‘沉睡’于历史的箜篌,被悄然唤醒。”陈莉娜说。

演奏传统乐器的音乐爱好者 资料图片
这些年,已是国家二级演员的陈莉娜,总是抽空给当地的青少年进行箜篌的入门培训。在她心中,只要能让更多的小朋友有机会登台,奏出袅袅弦音,比什么都值。
“《李供奉弹箜篌歌》中,还有一句——‘弄调人间不识名,弹尽天下崛奇曲’,我十分喜欢。我也希望今后能秉持工匠精神,制作更多优质乐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结缘箜篌。”陈莉娜笑着说。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6日 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