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法治中国建设步履铿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法治中国建设步履铿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6 02: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俞海萍 王金虎

  黄浦江畔,法槌落下,全国首例涉人工智能芯片的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尘埃落定,千万元技术泄密损失的精准认定为硬核科技筑起法治屏障;珠江之滨,广州市黄埔区综治中心里,民警、调解员、律师联动发力,说理释法,不多时日便化解一起房屋租赁纠纷……这些故事,诉说着法治化道路上社会治理的新面貌。

  从“语音咨询”“指尖办事”的便捷高效,到基层治理的法治赋能;从问需于企的服务意识到营商环境的公平有序,法治中国建设步履铿锵,法治成果既体现在市井巷陌的日常场景中,也深刻融入国家治理的各个环节。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常态

  “相比以往每年要应对轮番的行政检查,如今哪些部门查、查什么、什么时间查等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我们能安心搞生产。”谈起近年来涉企行政检查的变化,河北邢台某食品加工厂负责人感触颇深。

  “严禁逐利检查”“严禁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不得乱查封、乱扣押、乱冻结、动辄责令停产停业”……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首次对涉企行政检查作出系统全面规范。

  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不仅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更让市场主体吃下了“定心丸”。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行政检查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入企入户检查减少48.3万次。同时,检查精准度大幅提升,比如北京涉企检查数量下降72%,发现问题率提高26%;宁夏检查数量下降31%,发现问题率提高35%。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横溪镇小微企业超900家,频繁的商贸往来催生出旺盛的法律需求。当地以综治中心建设为契机,开通企业解纷“直通车”,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用法贵”问题如何解决?当地综治中心联合司法所、律所、商会、银行等,采用团购、自助点单和社会力量助力等多种形式,创新打造“法拼拼”团购式法律服务。

  据了解,截至今年8月初,全国2848个县级综治中心已正式运行。企业安心发展,群众安居乐业,法治建设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在数字时代感受司法力量

  未经权利人许可,擅自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录音制品中的声音构成侵权。这是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的判决认定。

  配音师殷某发现用自己的声音制作成的作品,在多个知名App广泛流传。经声音筛选和溯源,发现上述作品中的声音来自北京某智能科技公司运营的平台中的文本转语音产品。殷某遂将该公司在内的五被告起诉到北京互联网法院。

  近年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许多新业态,也引发了一系列新的争议和纠纷。如何在新兴领域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考验着我国的司法智慧。

  这起案件,将“AI生成内容是否侵犯人格权”的争议推至台前。在最高法的指导下,主审法院作出如上认定。司法对个人信息滥用说“不”,向社会传递了鲜明的价值导向。

  如今,公民数据权益保护也在与时俱进。最高法不断推进算法规则的司法规制,制定人脸识别、网络消费、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发布指导性案例……一系列举措推动了人工智能为民、向善、守法,保障了各类新型数字商业模式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根据传回画面分析,发现河面存在堆积物!”日前,在河南新乡,一架搭载高清镜头的无人机腾空而起,摄像头对准卫河河面,将清晰的实时画面传回新乡市检察院无人机证据调查中心。

  近年来,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动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以大数据运用赋能新时代法律监督。不少地方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数字检察之路。让数据发声、为治理提效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司法实践。

  法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

  2019年开始,司法部先后推出‌援藏律师服务团、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一批批律师投身祖国西部。‌‌

  从雪域高原到边疆村寨,从涉外法庭到社区网格,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精、为民情怀深的法治人才队伍加速成长。法官、检察官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超过95%,律师人数达83万人、公证员1.5万人、仲裁员6.7万人,法学院校每年培养输送10万名法治专门人才……一组数据勾勒出我国法治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实足迹。

  近年来,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按下“加速键”,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筑牢法治屏障。人民法院通过开展专题培训、挂职轮岗、业务交流等方式,培养选拔优秀涉外审判人才;最高检通过开展检校合作,组织业务骨干到国外培训等方式,展开立体式涉外法治人才培训;司法部深入对接涉外领域人才需求,加强专门化“订单式”培养,遴选形成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录,组建涉外仲裁人才库。

  基层法治工作者在社会治理中彰显“大作为”。“我的摩托车就是一个流动的法治宣传站。”多年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司法局西村司法所所长魏官元总是骑着“老魏党员摩托车”传播法律知识,法治的种子在村落之间生根发芽。

  从边疆法律援助志愿者的坚守到涉外法务的突破,从基层治理的创新到专业队伍的精进,法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每一股力量,都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强大生机。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6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