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校馆弦歌】
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
厚植“三航”沃土 铸就“总师”摇篮
光明日报记者 李 洁 崔志坚
久雨初霁,阳光洒落在西北工业大学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室外展场上,为一架架展品飞机的钢铁之翼镀上金色光芒。
“快给我和‘胖妞’拍一张!”在“明星”展品运-20物理样机前,不断有参观者打卡合影。“运-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多用途运输机,代号‘鲲鹏’,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装备。”学生讲解员、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余锦扬介绍。
这些飞机见证了西北工业大学在军工领域的辉煌历程与深厚积淀。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按照“以实物展示‘三航’科技演进史”的设计思想进行建设,满足该校航空、航天、航海学科教学实验、实践及国防科普教育需求,支持“总师型”人才培养,普及“三航”科技知识,传承弘扬国防军工文化。
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由室外展场和室内展馆组成。室外展场为“三航”整机展区,面积约4万平方米,展示代表性“三航”装备,如“歼-6甲”型截击机、“轰-6”型中程战略轰炸机、“初教-6”型教练机等,它们有的是曾经翱翔天际、立下赫赫战功的退役战机,有的是凝聚着科研人员心血、代表着先进技术的试验机型。
不远处,东风二号导弹以飞行姿态巍然耸立。“东风二号导弹是我国独立自主研制的首型弹道导弹,也是中国第一型单级液体发动机弹道导弹。”学生讲解员、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研究生沈慧婷介绍,这里展示的大国重器背后,有不少西北工业大学校友和科研团队的深度参与和贡献。
拾级而上,记者来到了“中国航空史”临展厅。在这里,“图文叙事+实物印证”的立体展陈系统梳理了中国航空从古代飞天梦想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涵盖了早期国人设计飞机、人民空军成立、航空装备发展及中国飞机谱系图等核心内容。室内展馆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规划的航空馆、航天馆、航海馆、发动机馆、无人机馆等正在建设中。
为了让国防科普更具吸引力,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还推出了“小航模+大航空”“软实力+硬科技”系列活动。航模表演、优质课程、飞行设计工作坊等沉浸式学习体验项目,让公众在趣味互动中迸发探索热情,深度感知“总师育人文化”。
据悉,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从2024年对外开放,两年来,每年暑期参观人数均超40万人次。“这里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集教学实践、科普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生动课堂。”西北工业大学博物馆建设筹备处处长李小聪表示。军工素质教育实践中心不断向师生们传递着军工文化和爱国精神,它不仅是助力学校总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更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服务社会的阵地。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9日 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