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书写乐而忘忧的生命境界——读谢冕散文集《为今天干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书写乐而忘忧的生命境界——读谢冕散文集《为今天干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29 03: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陈美霞(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

  谢冕的散文集《为今天干杯》收录近作五十余篇,兼具理性色泽与诗意叙述,内蕴着人文学者的生命智趣与青春诗情。他以凝练笔触描述自身遭遇病痛困厄的洒脱坚韧、师生亲友相知相伴的欢欣鼓舞、游历四方精神返乡的快意无拘。正如他夜宴俄国诗人时即席发言:“今天,只有今天,是我们共同的拥有,属于我,属于我们。让我们为友谊,为和平,为正义干杯!”谢冕散文洋溢着热爱生活、把握当下的通透乐观,具有智趣与情义的独特光辉。

书写乐而忘忧的生命境界——读谢冕散文集《为今天干杯》

海峡文艺出版社 2024年12月出版

  散文讲求真诚,最见作者性情与境界。这部散文集以隽永平和笔调叙述生活故事与日常细节,蕴藏着不屈不挠的坚韧品格与青春情怀,有一种乐而忘忧的生命境界。谢冕认为:“文学要给人希望。”《换骨记》《学步记》《登楼记》等文章轻描淡写叙述自身晨跑骨折、高龄换骨、重新站立、学步登楼的生命困境,没有自我哀怜,没有铺陈灾难,依然关怀世界和平与人类正义。坚韧达观与心怀大爱赋予散文集独特的人格力量,一种给予人希望与信心的潜在力量。散文源自生活,谢冕善于捕捉生活的美好细节与瞬间感受:学步时把助步器举过头顶以示庆贺的雀跃心情,与俄国诗人叶甫图申科诗酒唱和的心灵相通,结伴登临高山偶遇美丽女孩的意外惊奇,为赴中天门槐花之约再登泰山的物我两忘,北方天寒地冻夜晚偶遇路边馅饼店的民间暖意,医护人员量身定制“谢老师的下午茶”的幸福记忆……这些妙趣横生的日常细节与生活场景,织就谢冕散文智趣达观的青春诗情。而这青春情怀并非未曾经历人生磨难的天真无邪,而是认清生活真相依然满怀热爱的赤子之心。诚如《事情可能好于预期》中作者自况:“他满眼都是春光。他没有老,也不会老。”

  散文集融合坚韧达观的生命智慧与青春情怀的诗意叙述,行云流水之间蕴涵着高密度的知识趣味与文化内涵。谢冕从饮酒、喝茶、交游、登临等日常生活中发现爱发现美,顺带出诸多诗文典故。《酒趣:自称臣是酒中仙》游刃有余贯串起古典诗文、虚构故事与现实经验。诗文典故是以现实场景与典雅诗画相互成就贯通文脉,从而生成趣味盎然的妙手文章。《茶韵:松火夜煎茶》从畅春园客厅悬挂的书画家张仃题赠斗方写起,追溯“松火夜煎茶”唐诗出处,带出陆羽《茶经》与闻一多苦茶文章,再融入齐白石为画点题“寒夜客来茶当酒”故事等。谢冕书写重点是自身经历、交游往来,诗文典故随机融入字里行间。他辩证看待古圣先贤之言,并非一味推崇古人,而是多方呈现不同观点,并坚持己见。他引用孔子“唯酒无量”以表示喝酒要尽兴;反引老子“五味令人口爽”,与道家清淡单一的味觉审美保持距离。与其说《为今天干杯》有着学者散文的理论思辨,毋宁说蕴涵着传统文人的博雅之趣。

  这部散文集也有钟情美酒美食、感怀知音相惜的诗式率真。谢冕重情重义,自言是“好人”,换骨住院期间写的第一篇文章即为人作序。亲友师生相伴觅食、相聚一堂的日常生活与生命故事,折射出他热情率真、达观酣畅的人生态度。谢冕写饮食,实质是写人生、写哲理、写情义。

  他从美食中发现多元、综合等方方面面的学问,认为“美食可以是引导我们走向美的、成熟的人生的一种方式”。在作者诗意眼光与审美态度里,人间美食拥有灵性与情怀,隐藏世道人情与格物致知。对待美食,他有着不随流俗的人生态度,对清淡精细不以为意,强调够味、喜爱粗茶。他以审美而非穷富来论“扬州狮子头是否应放荸荠丁”。《味鉴》有着“该咸不咸,不吃;该甜不甜,不吃;该油不油,不吃”的饮食哲学,旅居南方某学校他每餐都不忘亲自为自己带“盐”。他主张恰到好处的足味,断然拒绝的则是乏味。这并非仅仅品鉴味道轻重,更是追寻一种酣畅淋漓的人生境界。文后自注“乏味者,非言宴饮之道,实乃适时之感也”。事实上,他有着人文学者的价值立场与现实关怀,从日常饮食的细微处入笔,谈论时代氛围与个体生命、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的内在联系。散文集里多篇文章写到馅饼、包子、面条等平常食物,讲述饮食人生背后的情谊与志趣。馅饼曾是北方民间俗常之物,在丰饶富裕的现代社会中颇具怀旧之感。谢冕师生因看望太阳城公寓的老诗人牛汉,发现高品质馅饼。朴素美味的馅饼,吸引着谢冕师生频繁光顾。他们甚至连续多年办起“国际馅饼大赛”,即“谢饼大会”。春暖花开时节,浪漫潇洒的中外学人不分种族、国界,纷纷盛装出席,比赛吃馅饼。《春服既成》坦言:“所谓馅饼大赛是借口,师生一年一度的欢聚才是目的。”谢冕借着美食再现珍贵日常,感悟生活智慧,抒发情义无价。

  学者孙郁认为谢冕和一般学者的写作不同,“他的行文随心所欲,带有诗化的意味,在他那里,含蓄与诡秘大概是一种大忌,那率真、热情之笔,是偏离了京派传统的”。这一洞察是深刻、透彻的。谢冕出生在南方海滨城市福州,是闽籍作家、闽派批评的标识性人物。散文集里他无所畏惧的攀登、率性勇敢的漂流,骨子里有着闽人“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的英勇无畏。《寻找一种感觉——福建长泰漂流记》坦陈当时他以74岁高龄在恶劣气候中挑战漂流的心境:“我需要对我的生命可能性,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试探和检验,我需要事实上的回答。……在雨中,在风浪中,在极端惊险中,只有此时,才能感受到一种平时未能拥有的快乐。”他以暴风雨漂流作为探索生命可能性与体验极致状态的重要方式,延续早期福建先民“过台湾”“下南洋”寻求生活可能性的海洋冒险精神。

  同时,谢冕深受闽籍同乡“五四”作家冰心的影响,有着相似的眷恋乡土的家园情怀。《温馨下午茶》回忆起曾经阅读冰心散文,羡慕她因有友情相伴连小恙住院都很“美丽”。谢冕与冰心同乡同姓,他继承冰心“爱”的情怀,对家乡福建同样饱含深情,以散文见证自身返乡之旅、思乡之情,以散文描摹少年成长记忆、传统福州评话等。《花香果香书香》回忆故乡福州四季花果飘香,回忆幼时居住地三坊七巷琅琅读书声,回忆家境贫寒的母亲却奇迹般让所有子女都读书识字。《海峡上空那一道彩虹》为平潭大桥建成而欢欣鼓舞,为二哥“子欲养而亲不待”叹息感怀,满怀期待“我的眼前陡然出现这道跨越海峡两岸的美丽彩虹”。《岂止水仙,更有腊梅》则描述福州火炉御寒、鲜红福橘和室内水仙花的冬日温馨景象。当前福建以文学出版力推闽籍作家“精神返乡”。谢冕以《谢冕文存》及散文形式汇入闽籍作家“精神返乡”的时代行列。

  可以说,日常生活与人情物理在谢冕审美眼光中幻化出万千气象,凝聚成高龄长者诚挚宽厚的生命诗情,也沉淀为理性辉耀的人间智趣。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29日 14版)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