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家乡的红色文化这样传承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家乡的红色文化这样传承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0-31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士英 光明日报通讯员 丁超

  “大家看这张照片,日军铁蹄下的城市满目疮痍,山河破碎。而旁边这张照片里,‘抗日救国是中国每个人的神圣天职’,这句东北抗日联军刻在树干上的标语依然醒目……”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五小学的国防教育展览馆里,六年级学生尹苏熟练地为参观者讲解。

  这座占地600余平方米的展馆,是佳木斯市唯一一所校内红色教育基地。自2021年建成以来,已迎来社会各界近千人次参观,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精神课堂”。

  “学校开展唱一首歌、诵读一首红色诗词、分享一个红色故事、品读一本红色书籍等‘十个一’主题活动,让红色教育融入学校日常,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童心。”校长张广吉介绍,去年孩子们主动提出,为家乡的红色历史写一篇作文,实现了从被动聆听者到主动传承者的转变。

  佳木斯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这里是东北抗联的诞生地、主战场和核心区。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80多年前,有一位叫冷云的女战士,是我们桦川县人,她和七位战友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与日军周旋,子弹打光也绝不投降,八位女战士挽臂踏入冰冷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9月1日开学第一课,桦川县冷云小学校长王庆丰向一年级新生讲述冷云的事迹。

  在学校的舞蹈室里,六年级五班学生闫佳彤正和同学们排练学校原创舞剧《八女投江之天边有朵美丽的云》,剧中她饰演冷云。“八位女战士中,最小的王慧民刚满13岁,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她们的故事,真正理解了她们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闫佳彤说。该剧自2017年首演以来,已在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地公益会演20余场,获得2025年全国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走进佳木斯市第十一小学一楼“英俊大厅”,墙上的老照片记录着“人民的好儿子”刘英俊的生平。1966年,他为了保护6名儿童,用身体挡住惊马,壮烈牺牲,年仅21岁。“每天路过这里,我都会看一眼刘英俊叔叔的照片。”二年级十班学生邸浚航说,他最喜欢听老师讲刘英俊“冒雨送老人回家”“帮同学补习功课”的小故事,“这些小事让我觉得英雄离我们很近”。

  “伟大精神不能只挂在纪念馆里,停留在书本上、文字上,还要‘活’在课堂里、‘融’进活动中。”谈及红色教育的系统性推进,佳木斯市教育局副局长马玉砚说,要把红色文化有机融入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滋养他们的心灵。

  如今,在佳木斯市的中小学里,红色教育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生动体验。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们播下红色的种子,就是希望孩子们长大后,能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强国少年,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31日 05版)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