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福建:以赛聚才,创新活力奔涌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福建:以赛聚才,创新活力奔涌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3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高建进

  近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泉州市落下帷幕。46支参赛队伍、1700余个项目入围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比拼,共产生63个金奖、133个银奖、198个铜奖。

  “以前总觉得科研是实验室里的事,这次大赛让我们的技术真正有了产业化的可能。”在总决赛颁奖仪式上,福州大学许平凡博士后团队凭借“全生物降解无纺布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成功摘得“揭榜领题”组金奖。这个为解决本地企业实际需求而生的项目,生动诠释了本次大赛“让企业出题、博士后解题”的创新机制,实现了产学研在赛场上的精准对接。

  将创新与产业紧密相连,正是福建引才的独特魅力。事实上,福建吸引高端人才之路,早在1999年晋江诞生全国首个县域博士后工作站时便已开启。历经20余年探索,这里已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方协同”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今,仅泉州就已建成30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家创新实践基地,与纺织鞋服、机械设备、新材料等九大重点产业深度绑定,取得发明专利291项,实现成果转化经济效益超10亿元。

  近年来,福建推出多项举措,为博士后创新创业提供真金白银的支持:2024年,福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的七条措施》,将省级财政资助总额从不足2000万元提升至1亿元;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可获得最高200万元建站补助。更让人才暖心的是“免申即认”的贴心服务——以本次大赛为例,符合相关条件的金奖获得者来闽工作后,可直接入选省级人才计划,省去了层层申报的烦琐流程。

  “这里不仅给经费,更给舞台。”来自闽都创新实验室的台湾博士后李俊谕对此深有体会。实验室为团队拨付了1000多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氮化镓材料研发,有效解决了仪器采购的资金瓶颈。据了解,福建专门面向台湾博士后设立的交流计划已累计投入超3000万元,成功吸引了50位台湾博士后前来发展。

  从赛场到田野,创新的种子已在八闽大地生根发芽:福建农林大学的菠萝种植技术让五省区果农增收超50亿元;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实现“换道超车”;金龙稀土的新材料生产线年产值突破15亿元……这些成效,让“科研终于走出了实验室”成为众多参赛博士后的真切感受。

  来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本届大赛共组织2100家企业、20个行业协会、13家创投机构与参赛项目团队进行对接,其中648家企业、行业协会、创投机构与520个项目团队达成意向合作项目220个、签约项目150个。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3日 10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