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山东聊城:巧手“剪”出和睦融洽好家风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山东聊城:巧手“剪”出和睦融洽好家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3 05: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冯帆

  秋风飒飒,落叶漫舞,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博平镇文化书院内,阵阵欢笑声飘出窗外。

  60岁的博平镇刘坦村村民冯龙环指尖捏着方红纸,跟着“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的剪纸老师,小心翼翼地沿着铅笔线裁剪。伴随剪刀划过红纸,不一会儿,一幅“丰收孝亲图”便在手中成形。

  “以前只会剪窗花,现在老师不光教剪法,还讲咱黄河、运河边的家风故事,剪出来贴家里,让孙子从小就了解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冯龙环举起刚成型的剪纸介绍。这时,旁边几位学员凑过来,竞相展示自己刚完成的“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等作品。

  这堂“剪纸里讲家风”课,是社区大学为学员们量身定制的特色课程。此前,茌平区博平镇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摸清居民“想学传统手艺,还想传家风”的需求,立刻从“资源链”端联动茌平区剪纸传承志愿者,把剪纸技法拆解成“一画、两剪、三折”的口诀,简单易学、方便操作,即使村里七十多岁的老人也能快速上手。

  今年以来,茌平区以文化书院为阵地,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入手,整合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食堂、文化广场等居民常去的场所开办社区大学,把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社区大学的主课堂设在城区,20个教学点覆盖14个乡镇(街道),居民出门走几步就能上课。

  博平镇的剪纸课、振兴街道宾王社区的文化课、冯官屯镇的养生课……如今,除传统文化解读课、拍打养正操这“一堂课、一节操”固定课程外,茌平区还把两河文化、家风传承转化成“易学好用”的内容。

  截至目前,茌平区已开设社区大学课程34期,服务群众超2000人次。这些带着满满烟火气和浓郁文化味儿的小课堂,让传统文化从“书院展柜”走进、融入居民生活,也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不仅仅在茌平区,如今,聊城市各县市区正持续提升优质文化资源配送质效、创新文化惠民内容形式、加大文化惠民服务项目供给力度,为城乡居民的幸福生活“加码”。

  前不久,一场中医药文化夜市在东昌府区古楼街道向阳社区举办。文化夜市将中医药文化与社工便民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现场人气火爆。

  据了解,东昌府区精心打造大运河文化体验线路,持续开展“运河文化进社区”“非遗进古城、进社区”等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沉下去”,进一步丰富基层文化生活。

  记者看到,在艾灸、按摩、火罐理疗、推拿正骨等中医技术体验区前,不时有居民停下来了解体验;在中药茶饮品鉴区,养生茶饮香飘四溢,居民边喝边学中医知识。“现场既有文艺演出,又有特色产品,还让大家在趣味中学到不少健康知识,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盼着这样的活动多举办些。”居民陈立滨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3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