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新大众体育巡礼】
光明日报记者 蔡闯 苏雁
开栏的话
苏超、村BA、村排、龙超……这些民间自发形成的体育赛事,近几年,蓬蓬勃勃发展起来,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新大众体育”。
“新大众体育”,在群众自娱自乐、强身健体的同时,也深刻阐释了体育精神,带动了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
盛世兴体。赛场上一个个矫健的身影,赛场下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无不展示着海晏河清、安居乐业。
从今天起,光明日报刊出《新大众体育巡礼》专栏,介绍各地这些激动人心的体育赛事,透视我们日益美好的幸福生活。
11月1日21点37分,随着南通队最后一粒点球被扑出,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先是一片静寂,旋即,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绿茵场。
黑马泰州队一“黑”到底,很有冠军相的南通队遗憾败北!有欢笑,有叹惋,甚至有人流下了热泪……不管哪一种表达,都是内心情感的最真挚流露。
“苏超”(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收官了,它把“新大众体育”该有的样子原原本本展示在大众面前。
175天,85场鏖战,516名球员上场比赛,超240万观众到场观赛,场均上座超过2.8万人,比肩意甲、西甲等全球顶级职业联赛。
更可贵的是:今年江苏体育装备市场全面爆发,配套文化旅游活动2800余项,在“苏超”带动下,江苏端午小长假3天接待游客近1242万人次,前六轮线下营收近380亿元。
体育的本质是什么?“苏超”告诉了我们——
“苏超”赛场上的队员,绝大多数是教师、学生、快递员等来自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他们白天工作、晚上训练。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热爱足球,珍惜绿茵场上的快乐。
镇江队的许俊杰是空调维修师,在江南溽热的夏天,他白天背着工具袋走街串巷,不管多累,只要一到晚上,就会穿上他的15号球衣,到球场踢几脚。
淮安队的戴虎是涟水县韩陈村党支部书记,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大事小情一把抓;球场上,他是当仁不让的前锋,几轮联赛下来,他打进了“苏超”的第100个进球。
还有建筑工人郭文涛、烧烤摊主绳晟、体育教师蒋志祥……
“苏超”赛场上,鲜少职业球员。在这里,所有的人都在为热爱奔跑,为快乐冲刺,为梦想传中、射门。也只有在这种大众发起、大众参与、大众推动、大众受益的群众体育中,才能体现足球的本质、体育的本质。正如奥林匹克创始人顾拜旦所言,这是“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
以“苏超”为代表的“新大众体育”,所以能够崛起,缘于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盛。
2024年,江苏人均GDP超16万元;截至2024年底,全省体育场地总数达36.37万个,“三大球”场地达8.18万个,建成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00余所,更多孩子、更多的普通人,可以痛痛快快地在正规球场上踢球了。
经济发展托举了体育,而体育兴盛滋养了经济。
的确,这不仅是一场场体育赛事,也是一次次城市文旅的深度融合。南京推出“跟着苏超购南京”活动,球迷手持球票不仅畅游夫子庙、夜泊秦淮河,还能享受专属客房和消费折扣,实现“观赛一日,游遍金陵”;苏州则将球票打造成穿越古今的“文化通行证”,客队球迷凭身份证、观赛球迷凭票根可免费游览周庄等40余处景区,感受“为一场球,赴一座城”文旅新体验;镇江别出心裁地推出“一票联动”模式,球票成为品尝城市味道的“美食券”。
群众“点火”,政府“助燃”。“赛事+文旅+消费”的融合,让足球激情直接转化为消费热浪。据统计,1—8月,江苏全省体育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0%。
“苏超”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体嘉年华,是每一位市民都能站C位的闪亮舞台。所有关注者、参与者在观赛、助威、自发传播的过程中,共同书写并强化了城市的集体记忆与地方认同,也共同促进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是啊,一项运动,如果远离了大众,不管它多么贵族、多么专业、多么稀有,也必然失去生命力;一个赛事,只有源于大众的内生动力,只有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生活,才有无限光明的前景。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4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