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看点】
光明日报记者 龚亮
在北京亦庄,藏着一处充满港韵的书香天地——联合书店·紫荆文化阅读馆。错落有致的木质书架上,港台与外文原版书籍静列其中,闪烁的霓虹灯牌与空气中氤氲的咖啡香气交织,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香港的某个街角。每逢周末,这里总是一座难求,不少读者索性拾阶而坐,沉浸于字里行间,也感受着京港两地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

在联合书店·紫荆文化阅读馆,读者们正精心挑选书籍。资料图片
“在数字化阅读盛行的今天,我们依然坚信,纸质书籍的温度、书店空间的感染力,以及人与人之间因阅读产生的情感共鸣,是不可替代的。”香港联合出版集团副董事长兼总裁李济平表示,期待阅读成为连接不同读者的纽带,营造“以书会友”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京港两地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坐落在亦庄经海四路上的紫荆文化广场,通过系统化的平台建设和创新实践,成为京港交流的新桥梁、文化共融的“会客厅”。联合书店·紫荆文化阅读馆的落地,是紫荆文化广场推动京港文化共融的重要成果,亦是北京市民走近香港文化的一扇窗口。
常态化的文化交流,让两地民众更好触摸彼此的文化脉搏。去年7月,一场“香港弦音汇中华交流计划”让京港青少年以乐会友,同训练、同演出《我的中国心》等经典曲目,促进了彼此的交流与认同。来自香港的青少年还借助此次交流计划,参观了中国航空博物馆、北京智能制造企业等,了解祖国科技发展及深厚文化底蕴。在紫荆文化广场排练间歇,他们还参观了“遇见非遗·非遗文化传播体验基地”,体验非遗技艺。正如该计划发起人、香港著名小提琴家姚珏所说,该计划为两地青少年拓宽了文化交流视野,厚植了家国情怀。
2024年10月,紫荆文化美术馆正式启用。一年来,美术馆先后举办“大美同行——京港艺术家邀请展”“紫荆花开——京港书法家联展”等系列活动。京港两地艺术家以书画为媒,融北派雄浑与岭南灵秀,汇传统精髓与当代新意,彰显京港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的蓬勃生机。
各项展览的筹备过程也是京港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无论是两地美术界、书法界权威组织的联合筹划,还是核心文化机构的精心协作,亦或是上级部门的鼎力支持,从征稿、筹备到呈现的每一个环节,都浸润着文化同源的默契。
“这些活动不仅搭建起音乐共鸣、艺术共赏的桥梁,更让两地民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彼此文化的温度与脉动。”紫荆文化广场负责人朱敏说。
作为京港文化交流的延伸,紫荆文化广场特别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致力于为港澳青年在京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从办公空间、青年公寓到港澳风味食堂,该中心着力营造“家”的归属感,帮助青年解决就业创业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通过举办论坛、大赛、青创推介会等活动,持续激发港澳青年的创新活力。朱敏呼吁:“内地发展前景广阔,且拥有庞大市场和资源优势,希望港澳青年多到内地看一看,开阔视野,这对他们的发展会很有帮助。”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启用不到一个月,首家香港创业企业——北京日月星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便签约入驻。随后,《内地港人·百人百事》公益系列纪录短片、电视剧《香港一家人》、北京中轴线文化推广等多个文化项目陆续落地。
北京日月星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梁家僖提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中心为入驻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便利支持,不仅体现在直接的租金优惠上,更涵盖诸多经营层面的助力。“以今年的中轴线项目为例,中心为我们提供了场地便利与内容支持,通过组织参观园区文化项目以及举办文化主题讲座,使参与中轴线游学团的百余位香港青少年对北京中轴线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加生动而深入的认识。”梁家僖说。
当香港的灵动遇见京城的厚重,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从阅读到艺术,从音乐到创业,紫荆文化广场以多元路径构建起京港文化交流的立体图景。它不仅是空间的载体,更是情感的纽带、梦想的孵化器。如今,这里正成为众多港澳青年汇入国家发展奔涌浪潮的港口,助力他们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驶向更广阔人生舞台。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4日 1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