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5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专家视点】

  作者:盛朝迅(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凸显了实体经济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和国内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唯有立足实体经济,才能构建起稳固、坚韧、富有活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释放传统产业发展潜能

  传统产业作为我国产业体系的基底,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达80%左右,是实体经济的“压舱石”。2020年至2024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从31.3万亿元增长到40.5万亿元,传统产业的稳定贡献功不可没。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传统产业并非“夕阳产业”,而是能够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老树发新芽”,释放巨大发展潜能。

  一是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继续高水平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推动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强化标准引领,推动标准升级和有序实施,让优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二是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发挥数字经济、智能经济赋能实体经济作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三是提升传统产业绿色竞争力。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低碳发展既能降低环境压力,又能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加大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创新速度快、市场潜力大、新动能成长活跃,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更是决定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关键领域。“十五五”时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既要巩固现有优势领域,又要前瞻布局新赛道,形成“技术多点突破、产业梯度接续、跨界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重点领域,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和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应用”双轮驱动,通过政府首购、示范应用等方式,降低市场推广成本,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应用”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让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动能。

  推动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生产与消费、打通产业链循环的关键纽带。推动现代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实现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既能提升服务业自身质量效益,又能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形成“服务业赋能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带动服务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赋能。聚焦研发设计、物流仓储、金融服务、检验检测等重点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生活性服务业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优质发展既能提升民生福祉,又能拉动内需、促进实体经济循环。要积极支持民营企业等多元主体扩大服务供给,培育生活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三是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鼓励跨界融合、数智赋能,推动“制造+服务”“生产+消费”的融合模式不断涌现,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增值服务快速发展。

  “十五五”时期是巩固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阶段,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通过传统产业固本升级激活基本盘,新兴产业创新育新打造增长极,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迸发新活力,让实体经济根基更加牢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物质技术基础。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5日 05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