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浦江观察】
光明日报记者 王禹欣
亚洲首发的“极速能谱血管造影系统”,可在2.5秒内完成术中成像,将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缩短30分钟;3D中空纤维的直径只有头发丝的1/5,却拥有优异的抗潮湿性能,轻暖效果堪比羽绒;机器人展开激烈的拳击比拼,奉上一场人机共生的科技盛宴……漫步“四叶草”各大展馆,到处都涌现着科技创新的蓬勃力量。
进博会不仅是全球新品首发地,更是前沿技术的首秀舞台。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到人形机器人、精准医疗——本届进博会上,全球十大工业电气企业等行业龙头企业,以及众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携手参展,多个消费领域的科技创新产品首次亮相,让前沿科技不再是触不可及的概念,而成为可触可感的体验,彰显了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的双向奔赴。
未来已来。以进博会为窗口,我们不仅得以窥见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发展的大势所趋,亦见证着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坚实步伐。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科技创新加速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重塑世界格局、创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力量。
近年来,我国同样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创新资源投入持续增加,知识产出表现突出,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环境逐步改善。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伴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加速发展,我国正从全球制造中心大步迈向全球创新中心,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动能澎湃,成为全球合作共赢的重要支撑,为世界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历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也在全球创新与中国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重要桥梁,将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牵引与全球创新资源的精准对接,形成“展品—商品—产业”的转化闭环。一方面,从“展品”亮相到“商品”落地,进博会为全球创新展品提供了快速对接中国市场的“绿色通道”,让智能制造装备等海外前沿成果快速切入中国市场、直接触达精准需求;另一方面,作为技术落地与本土化创新的枢纽,不少市场主体也得以通过进博会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全价值链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查询采购需求功能帮我们快速对接潜在合作伙伴”“报名贸易投资对接洽谈活动很方便”……在进博会场馆,不少参展的中外展客商通过“数字进博”线上服务,探索更多合作机会,感受先进技术带来的更优参会体验。
热烈的氛围里,高端装备和前沿技术擦出创新火花,各国展商在中国开放大舞台上找到发展新机遇。这种“以开放促创新”的模式,为构建全球产业链的创新版图带来了更多可能。
(光明日报上海11月6日电)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7日 07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