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辞源》与常州籍编者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辞源》与常州籍编者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7 04: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贾宁波(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辞源》。《辞源》以单字为字头,下面罗列该字头的复音及多音词并释义,以词语的形式压缩存储了古今中外巨量典籍中的丰富文化知识,开创了中国辞书的新体例。它一经推出即成为当时文化界的盛事,给予了当时国人用汉字和汉语学习及普及先进知识的极大信心。

  商务印书馆主办的《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特别编译了众多外文报刊的好评,如:“其一方面既能为中国人保存文字之美富,而一方面又能使彼等知中国文字适用于近世科学,此实中国国民统一之骨髓,而鼓励其自觉心与爱国心之符征也。”(《青年月报》)“世人每谓华人之于新学,根底尚属肤浅。今《辞源》一书,居然能用本国文字,供应各门最新之学识。”(《京津时报》)

  《辞源》取得如此成就,其编者功不可没,陈云同志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过,对《辞源》及其编者称赞有加:“《辞源》比什么先生都好,那是许多人编出来的……这些人都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其中,常州籍编者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

  初版《辞源》版权页列出了50位编校人,有众多清代常州府(包括今无锡)籍编者,其中常州武进(与阳湖清代分置,民国合一)籍有方毅、方宾观、孟森、胡君复、陆尔奎、庄俞、赵震、臧励龢(和)、蒋维乔、谢观、谢恩灏、顾实;无锡籍有王蕴章、孙毓修、蔡文森、马云鹏。此16人可明确为清常州府籍。臧励晟(成),其姓名与臧励龢相似度高,且《武进掌故》记载其为臧励龢主编《中国人名大辞典》的编者之一,但在该书的编者名单中未见其名。马云骏,曾在《无锡教育杂志》上发表文章,姓名与马云鹏相似度高,应该也是无锡籍。《辞源》编者,常州籍的占三到四成,其中又以武进籍为主。

  常州武进人陆尔奎于1906年进入商务印书馆法务部编纂法政书籍。后调任词典部部长,主持《辞源》编纂。对教育实务的长期深度参与,让陆尔奎深刻认识到辞书在教育普及事业中的重要性——“欲求文化普及,亟应创编辞书”“所以充补知识者,莫急于此”“国无辞书,无文化之可言也”。正是有此认识,才追求打造高质量辞书。在《辞源》编纂过程中,陆尔奎不惜两次大返工。第一次是因为按字头包干,但所涉知识太过广博,即使编者多是“博通”之士,学识也不足以支持对所有学科门类都精确释义,所以解释不尽如人意,只能返工,重新按学科门类安排精通的编辑校对改写。成稿后又发现词条失控,存在“重复、疏漏、译名不统一、轻重失调、呼应不够等等毛病”,遂又下决心再次返工,修改了3年才出版。广告词里的一句“历时七八载”,隐含了太多琢磨推敲之苦,陆尔奎为此积劳成疾,双目失明。

  陆尔奎谋虑深远,早早布局编纂与《辞源》相辅而行的专门辞典,《中国人名大辞典》(1921,臧励龢主编)、《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1931,臧励龢主编)、《中国医学大辞典》(1921,谢观主编)的首倡者,都是陆尔奎。主编臧励龢、谢观都是其常州籍同乡,陆、臧、谢三人,与方毅,并称为民国初年文字改良运动的“武进四杰”。

  被称为“商务印书馆四大元勋”之一的蒋维乔也是武进籍,日记中记录了自己编纂《辞源》的过程。最早的记录是1908年二月初四,“晨八时至爱国上课,九时至编译所,是日上午撰辞典……”自此每个工作日,几乎都有“撰辞典”的记录,极为勤勉,多是半天,少数整日,直至四月十四日,“张菊翁(即张元济)嘱编《初等小学历史教科书》”,才停止。这正与《〈辞源〉说略》记载的“戊申之春,遂决意编纂此书”的说法相吻合。

  到了1911年,七月初五,“阅词典部初编普通词典样本”,初八,“陆炜翁(即陆尔奎)以词典样本中关于动植物字嘱为之修改”。然后,从十月十一日开始“校词典”或“编词典”,直到1912年一月一日因其他事结束。他之所以被嘱以动植物部分的校对,是因为他于此学用力颇深。如1908年三月十七日,“晚写植物标本名字,今日补压繁缕及碎米荠二种植物”。

  常州籍编者在血缘(血亲、姻亲)、学缘(师生、同年、同学)上具有广泛联系,形成学术传承与交际网络,还通过上海的一些学校和学术团体形成较紧密的联系。蒋维乔1903年初加入蔡元培发起的爱国学社,义务担任教员,并在蔡元培兼任所长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聘为国文教科书兼职编辑。庄俞受蒋维乔邀请到爱国女校当历史地理科教师,随后入商务印书馆编地理教科书。胡君复也是先受蒋维乔邀请到爱国女校任国文教师,随即入馆。陆尔奎和孟森则是因为预备立宪公会与主持商务印书馆事务的张元济有了联系,受邀入馆。

  早期入馆的蒋维乔、庄俞、谢观、胡君复等常州籍核心人物,深度参与了商务印书馆另外一项重大规划——编写中小学教科书。“教科书之形式、内容渐臻完善者,当推商务印书馆之《最新教科书》。”出手即是一流之作,此套教材一出,其他书局教材不再流行。

  在国家危亡、民族精神文化暗弱之际,在“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想指导下,常州籍编者接连打造精品教科书、辞书,整理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解释传播西方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今年是《辞源》出版110周年、初版主编陆尔奎逝世90周年,这种胸怀家国、传承文化的责任担当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在中国辞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众多常州籍人士在辞书编纂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担当。溯流而上,有《康熙字典》编纂官史夔、《说文解字注》作者段玉裁等;顺流而下,有《辞海》主编之一的沈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总编辑姜椿芳等,他们为我国的辞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1月8日,常州市近现代辞书博物馆开馆,正是常州人“守护辞书、传承文脉”这一神圣使命的延续。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7日 1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