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人工智能网文:想象性缺失与机械化劳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人工智能网文:想象性缺失与机械化劳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08 04:2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许苗苗(首都师范大学艺术与美育研究院教授、北京文联签约评论家)

  作为媒介技术新尝试,AI(人工智能)写作是当前文艺领域特别是网络文学界的热点话题。去年,光明日报网络文艺版刊发一组争鸣文章,其中华东师大王峰、杭州师大单小曦等学者认为AI写作软件将解放人力,带来网络文学重大变革。与这种乐观倾向不同,华中师大黎杨全教授则认为脱离人的AI写作缺乏活态互动,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在笔者看来,网络文学是一种大众化的新媒体创作活动,大量人的参与为之带来生生不息的创造力。而以数据算法为运行前提的AI,则可能带来数据资源垄断、文艺的均质化与机械化劳作。因此,笔者认同黎杨全教授的观点,“AI让人人都能写小说”这种看法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

  20余年前,刚刚诞生的网络文学因挑战媒介权威被誉为“新文明的号角”。虽然后来很快走上商业化道路,但必须承认,正是网络使文学面貌更加多元。从其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网络社会生产的底层逻辑就是调动网民自主性,促使他们自发生产媒体内容。在网络文学潮流更迭中,新的趣味在网民间产生并发起,被数据平台捕捉和鼓励,经过专业文艺生产者提纯、强化、吸收后,转变为文化产品,进入更广泛的文化视野,完成其体系创建过程。

  以早期网络幻想小说为例,虽然它们较欠缺原创意识、怪力乱神不成体系,却在当时本土通俗小说缺乏的环境中吸引了忠诚读者。这些读者将最初的新鲜感消耗殆尽后,鉴赏力获得提升,部分人还能在熟悉整体创作的基础上,跃升为技高一筹的新作者,由此构成网络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又如网络微短剧原本因成本低和艺术性差而被看作影视“平替”。但在获得影视从业者的专业技术加持后,反过来更新了大屏幕的表现形式。由此,始自大众的粗浅尝试带动文艺生产经验共享、市场共赢,形成了多种媒介相互促进的局面。

  虽然低门槛确实使网文创作良莠不齐,甚至“量大质低”,但“量大”着实增加了好故事的概率。就拿通俗小说来看,在新手作者练笔、资深读者评议、专业作家创作的网络写作生态中,哪怕是相对单一的模式化类型也会在多元趣味的参与者反馈中呈现丰富的层次。以“长生不老”为例,在近年热门题材“长生流”中,这一常见的神仙属性出现了分化。小说《玄鉴仙族》主角穿越成一面镜子,以物的持久冷漠观望人世兴衰;而《长生烬》则围绕虽然寿命无限,但身体会疼会伤展开故事,让“苟活”变成长生的前提。两部作品各有拥趸,网民追新求异的选择让“长生”有了转变。因此,当人们不同的关注点和欲望诉求展现出来,同一类型也能获得不同更新。

  法国哲学家阿伦特坚信正是人的行动与交互,才孕育出意想不到的“奇迹”——这恰好能够解释网络文学在大众无目的探索中获得意外突破的原因。陶东风教授在分析阿伦特、哈拉维等人观点后总结:“真正的文学表达的是每一个个体不可重复、不可控制、不可预测的故事。”这恰恰点明了AI写作与人的文学的巨大差异:大数据按照其语法运行,它排除随机性,提炼单一集中的整体意志,生产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要素集合。因此,与人随意的发言相比,软件只能按设定目标执行,其最佳结果也就是完成目标。

  因此,AI无法生产出突破一般想象的真文学。比如前述“长生文”中,不老只是长生的一般性逻辑推演,而由于自身不死导致漠视他人生命的冷血,或因为肉身不灭而经受绵长的苦痛和分离等,则是超出一般的个性想象。网络文学精神在于突破传统媒介秩序后,让源自人群不同方位的创造灵光,通过新媒介中的大众书写展现。然而看似高级的人工智能却不具备这种挑战话语等级和凸显大众创造力的变革性。

  再者,人的自我开发和内动力是支撑网络文艺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网民在将互联网视为娱乐和社交的“游乐场”时,他们还“生产”出大量可以被商品化的内容。互联网必须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让网民愉悦主动地“劳作”其中。通过“玩”进行免费生产是网络劳动的基本方式之一。文学网站里的“玩”,就是阅读巨量新鲜作品并随心所欲地评价。通过吸引新人浏览、鼓励老读者创作、从纸媒挖掘成熟作者或争取授权等方式,网站扩充了“玩”的群体。当被动消费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生产式的点赞、转发和写作,网民就被纳入生产体系。在网络文学中,“人”是运转的关键。参与者越多、响应越积极,话题就越多。这不仅意味着网络经济随之繁荣,也意味着大众的写作意愿和能力得到进一步开发。

  而在AI写作中,程序“跑代码”的过程起始于指令下达,完成于提示词达成,文词无限排列的最完美后果就是结束。在这一纯物理过程中,没有谁获得满足感。超越是人类的追求,完结是AI的任务。在为了结束的开始中,没有玩耍的满足和游戏精神的自在畅快。哪怕是人类利用AI辅助写作,也很容易被剥夺愉悦感,还原为彻底的机械化劳作。从这些方面来说,AI写作确实背离了网络文学精神。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08日 09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