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全族57人参军抗日,55人壮烈殉国
毁家纾难,戴万龄满门忠烈
光明日报记者 陈品高 章正 任爽
这是1932年2月的一天,大雪纷飞,吉林敦化沙河沿镇被厚厚的白雪覆盖着。

俯瞰敦化市沙河沿镇河东村。敦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支在鬼子的围剿中突围出来的抗日队伍,趁着夜色悄悄来到了小镇外。这是东北军旧部“老三营”。前不久,在延吉县小城子举旗抗日,改称中国国民救国军,总指挥王德林。
安置好队伍,王德林单身匹马来到一处大院,低声向门口的护院说了几句什么,很快,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奔出大门。
这个汉子,就是这所宅院的主人戴万龄。
戴万龄紧紧抓住来人的手,急切地说:“兄弟,听说你们被鬼子围了,队伍伤亡咋样?”
王德林说:“许多兄弟牺牲了。撤出来的,也大多挂了彩。都在镇外呢。”
戴万龄眼睛一热:“那还等什么,走走走,快接回来。”
戴万龄请来了郎中为战士们疗伤,又杀猪宰羊慰劳这些风餐露宿、爬冰卧雪的抗日勇士。
休整几日后,战士们又要踏上征程了。出发前,眼前的情景,让王德林一怔:
雪地里站着两三百个汉子,有的拿着刀枪,有的扛着钢叉、木棍。戴万龄站在队伍最前头,他腰扎板带,斜挎着两支驳壳枪,花白的胡须上挂满了霜花。
不等王德林发问,戴万龄朗声说:“兄弟,抗日,多一个人多一份力。我姓戴的阖家老小,随你去打鬼子了。请检阅这支队伍!”
泪,从王德林的脸上流了下来。
“怎么?兄弟信不过我们?若临战阵,老夫愿和6个犬子,为你牵马坠镫打头阵当先锋。”
戴万龄,1871年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府掖县,4岁时随爷爷和父亲闯关东。三代人凭着吃苦耐劳,渐渐成了沙河沿一带的富户,家有土地400多垧,还有百货铺、药材铺、烧锅坊、油坊和磨坊等。
那个年代,东北兵荒马乱。为了守护乡里,他组织起了一支民团,手里握有上百条枪。他为人豪放,行侠仗义,在沙河沿一带很有威望。
他和王德林曾是结拜兄弟。这次,看着受到重创的救国军,他把6个儿子叫到跟前,说:“不把小鬼子赶走,哪还会有家!我决定随德林兄弟去抗日了。这可是杀头的事,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6个儿子人人摩拳擦掌。
61岁的戴万龄变卖了全部家产,购买枪支弹药。他又当着乡亲的面,点了一把火,把地契、借据全部烧掉,说:“我戴家祖孙57口,决计断门抗日。沙河沿,自此不再有戴姓。小鬼子不灭,誓不归家!”
乡亲们热血沸腾,一个一个青壮年站了出来,愿意追随。
参军后,戴万龄带出的这支人马被改编为救国军第五营,戴万龄被任命为营长。大家叫这支部队为“戴家军”。
戴万龄兑现了他的承诺:每次打仗,“戴家军”都冲在最前面。而他,尽管年过花甲,但身手敏捷,攻城拔寨时,每每身先士卒,一手一把驳壳枪左右开弓;白刃战,他更为擅长,身形高大的他惯使一把精钢大刀,三五个鬼子不能近身。
他不但打仗勇猛,还很会带兵:部队弹药有限,他下足力气培养了一批神枪手。将部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一个神枪手。打起仗来,神枪手专打鬼子军官和机枪手。这样,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增强。
“戴家军”的名气越来越大,小鬼子便把他视为“眼中钉”。战场上打不过他,鬼子就找上了戴家大院,将80多间房屋全部烧毁,还杀死了帮助看家的邻居。
1933年后,随着关东军的铁壁合围,抗日队伍生存越来越艰难:密营一个一个被捣毁,缺粮少药,得不到医治的伤病员一个个倒下……为保留抗日火种,王德林向上级请示后,决定率队撤往苏联。
戴万龄带领“戴家军”负责断后。完成任务后,在汪清县罗子沟陷入了重围。经过一番拼杀,总算跳出了包围圈。清点人马:100多人牺牲、100多人负伤……
尽管遭受了重创,戴万龄的抗日决心丝毫未减,他与另一支突围出来的救国军第四旅柴世荣部会合,后来参加了周保中率领的东北抗联第五军,被任命为副团长。
1937年秋,在鬼子的又一轮围剿中,队伍断了粮。戴万龄派出5批戴家子弟回乡筹粮,都没能回来,6人牺牲。他决定自己去!
他带着三儿子戴克吉及几位战士,悄悄潜回了沙河沿。筹粮过程中,被汉奸出卖,戴克吉和战友们在与鬼子交火中全部牺牲。戴万龄不幸被捕。
在敦化宪兵队,鬼子把能用的酷刑都用上了,威逼他说出周保中和抗联的去向。回答他们的,只有老英雄轻蔑的冷笑。
鬼子无计可施,便对老英雄下了毒手。这是1937年冬日的一天,漫天飘着大雪,劲厉的寒风发出呜呜的啸叫,戴万龄被带到了刑场。
丧心病狂的小鬼子,把老英雄夹在两块钢板中间,用铁丝捆紧,再浇上汽油。
鬼子不死心,再一次问道:“现在说,还来得及。只要说出了周保中和抗联的去向,房子、土地,都会给你。”
戴万龄仰天大笑:“小鬼子,我的家园就是让你们给毁了。给我记住,戴万龄只要还有一个后人,就会和你们拼下去!”
66岁的老英雄壮烈牺牲了!
他说得没错,戴家的子孙跟鬼子拼到了最后。1945年日本投降时,戴家三代成年男丁全部战死沙场:戴家“万”字辈12人全部牺牲;“克”字辈20人全部牺牲;“友”字辈牺牲了11人;女眷牺牲12人,共计55人!
…………
老英雄牺牲88年后的秋天,光明日报“走进昔日的抗日战场”采访组来到了敦化市沙河沿镇河东村。
问了好几个人,均不知道戴家大院的所在。
有位大嫂给我们出了个主意:“你们去问问赵支书吧。快收秋了,他应该在村外的苞米地里。”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苞米地。即将成熟的玉米,被阳光镀上了一片金色。微风轻拂,玉米叶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像是诉说着那段往事。
我们在地头找到了河东村党支部书记赵金昌,说明来意,赵支书脸上显出遗憾:“戴家大院的旧址恐怕找不到了。当年,鬼子把大院烧得精光,戴家的男丁尽数牺牲。时间久了,大院也就成了荒地。后来,乡亲们在荒地上种起了庄稼。”
见我们有些失望,赵金昌宽慰我们:“听老辈讲,当年戴老爷子被鬼子抓走时,还高声安慰着乡亲们,‘小鬼子长不了!好好过日子,好好种庄稼……’你看眼前这庄稼的长势,多好啊!这不正是老英雄抛家舍业的目的吗?”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2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