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消费创新呼唤“温暖握手”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消费创新呼唤“温暖握手”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3 04:5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财经论语】

  作者:李慧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余韵未散,消费市场的脉搏依然强劲跃动。不少消费者的购物车已经清空,手机里闪烁的“待发货”“待收货”标签,宣告着这次促销大战的辉煌成果。更多的消费者已经开始比价、复盘,并将期待的目光投向“双十二”乃至年货节。

  翻看每个人的“购物车”,可以窥探到这两年消费市场的新风向——

  有的消费者对智能产品“情有独钟”,从添置一台智能音箱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智能手表、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智能空调、可穿戴设备、“全屋智能”成为消费新宠;

  有的消费者乐于为健康买单,户外设备、骑行单车、人体工学椅、减脂保健品,甚至瑜伽课、音疗课、冥想课,“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有的消费者愿意为“独一无二”买单。在家亲手做一杯专业级手冲咖啡、在国民剧场里吃一顿饭、定制一双自己的旅游鞋、抢到热门款限量版潮玩娃娃,个性化和体验感,成为消费中的“硬通货”。

  …………

  变化的,远不止于此!除了物质层面,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态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有了“即时电商”“上门经济”,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就能购物;从“占有”到“使用”,以租代购也可以带来“精致生活”;从“实用”到“悦己”,消费者更愿意为情感和价值买单。

  的确,从物质到精神、从普适到个性、从拥有到共享、从线下到融合、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这些年,消费的形态、内容都在实现新的跃迁。这些深刻而有趣的变化告诉我们,消费不再是简单的“买买买”,而是一帧独特的记忆、一次品质的享受、一种情感的表达、一份心灵的满足。

  这种深刻而迅猛的变化,正与决策层形成越来越频繁的良性互动。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推动家电以旧换新、优化消费环境,一系列部署蹄疾步稳。政策的暖意和效能,正延伸到经济的毛细血管,传递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中。

  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庆中秋出游人潮涌动,带动全域消费火热;

  我们欣喜地看到,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激活“银发经济”与“体验经济”新蓝海;

  我们欣喜地看到,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5%。消费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和“主引擎”,动力稳稳。

  这些生动的图景表明,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展现勃勃生机,开拓出无数充满活力的新场景。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做出新的部署,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扩大优质消费品和服务供给”“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加大直达消费者的普惠政策力度”。

  消费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消费场景的创新,没有固定模式,没有统一范本。当消费市场的基础服务成为标配,能吸引消费者的,则是那些超越预期的“情感共鸣”,是那些直抵心灵的“感动瞬间”。开启消费需求的钥匙,是要做好“心”文章、下足“心”功夫,做到“扣人心弦”。

  我们要研究消费者,不仅要研究他们做了什么,更要研究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的内心渴望是什么。要加快资源整合、业态重塑、产品升级、品牌打造,让消费从“标准化流程”升级到“个性化时刻”,从“解决麻烦”升级到“主动呵护”,从“单向服务”升级到“双向奔赴”。

  回到“双十一”,对消费者而言,也许新奇的促销形式,远不如实在的考量更贴心。商家在用锣鼓喧天的促销花样轰炸消费者的同时,更要静下来、俯下身,握着手问一句“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试想一下,当消费者感受到一次又一次“握手”的温暖,又何愁没有消费需求呢?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3日 15版)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