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时评】
作者:王莉莉(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副研究馆员)
据报道,近日,相关机构在对企业人才需求调研中发现,文旅行业岗位需求正从传统路线规划、景点讲解等基础服务类岗位向文化IP挖掘、沉浸式体验设计等创新职能转变。其中,智慧旅游解决方案构架师、无人机集群编程师等融合技术与文化创意的新兴岗位需求显著增长,折射出行业对相关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文”是“旅”的生命,“旅”是“文”的载体。文旅产业要有文化深度、厚度、高度,真正实现以文促旅,使文化成为可感、可知、可触的创意之旅。文旅产业要有人文情怀、人文艺术、人文创意,真正实现以旅兴文,让旅行成为一种文化教育、文化熏陶、文化实践的价值体验。“文”与“旅”的有机结合塑造了文旅产业的时代新生,而兼具文化、技术、艺术、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则是充分释放产业巨大潜能、激发经济活力的核心动力。
市场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与人才培养体制变革搭建起有机互动的桥梁。在劳动力市场中,产业是需求侧,人才是供给侧;而在文旅消费市场中,产业是供给侧,消费者是需求侧。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就引领怎样的市场供给;有什么样的市场供给,就创造怎样的市场需求。打造有机的市场供需关系,有利于催生文旅产业新业态、赋能文旅人才新发展。火爆“出圈”的“尔滨冰雪热”“盲盒顶流”等,都是巧用这一机制,创造文旅发展新业态、人文发展新动能的有效范例。也因此,这些文旅创新探索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成为亮眼的特色文旅品牌,作为文旅创新发展的行业典型案例,发挥着一定的示范效应。
“解锁”这些优秀案例,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顺势而为,才能乘势而上。奏响新时代文旅产业与人才培养的“协奏曲”,必然要顺应文化优势、市场趋势、时代大势,遵循文旅产业与人才培养内在供需机制。具体来说,顺应文化优势就是要精准捕捉可开发的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特色、解析文化要素、把握文化内核;顺应市场趋势就是要敏锐觉察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市场缺口、激发市场潜力、引领市场方向;顺应时代大势就是要切中时代脉搏,合乎时代价值导向、善用科技力量。
产业是人才集聚的重要载体。要为行业发展注入人才活水,文旅产业自身要加速发展,培育深厚且坚实的产业优势,创造更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不断增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市场吸引力。同时,更精准绘制人才需求“地图”,加强对人才培育的牵引作用。
从根本上讲,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时代文旅产业能否创生出鲜活的艺术表达,关键在于文旅产业背后起主导作用的是怎样的复合型人才。在沉浸式文旅、情绪文旅、个性化文旅等时代发展需求下,我们须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体系机制,培育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旅产业的文化生产力、文化吸引力、文化表达力与文化创造力。
新时代文旅产业与人才培养要在协同互动中奏响经济活力与人文魅力的“和声”。这种互动看似只是市场供给的平衡关系,实则展现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关系,展现出新时代蓬勃的文化气象与强劲的文化生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奏响新时代文旅产业与人才培养的“协奏曲”才显得更为深刻与必要。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3日 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