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大湾区走笔】
作者:陈鹏
场馆屋顶的光伏板,观众手中的可降解水杯,赛后将变身社区公园的场馆规划……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不仅是竞技实力的比拼舞台,更以“无废”理念为笔,书写着大型赛事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无废全运”,并非指完全不产生废弃物,而是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助力体育赛事更加绿色、低碳、可持续。它不仅涵盖场馆内的垃圾管理,更延伸至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的全程监管,以及“无废”文化的推广与公众参与。
“无废”并非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贯穿赛事全程的精细化实践。在“赛前规划应绿尽绿、赛时固废能减尽减、赛后物资可用尽用”的模式引领下,广州推动体育场馆、酒店等“无废细胞”建设;汕尾依托本地丰富的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优势,积极推动绿电采购。更具创意的,是联合多部门发动粤港澳14个沿海城市志愿者开展净滩行动,所回收的海洋废塑料经专业处理后化身为赛事吉祥物。观众通过扫描场馆底座二维码,即可溯源碳足迹与再生过程,让“无废”理念可感可触。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全运会承诺实现“全过程碳中和”,并构建“减排—核算—抵消”的全链条碳管理体系。深圳约50万名学生将校园奶盒回收项目积累的碳减排量捐出,累计回收超1.4亿个奶盒,总重约1100吨。这份“绿色成绩单”,是对“无废全运”最直接的支持。
践行“无废”理念,关键在日常。人们可以通过垃圾分类、光盘行动、减少使用塑料和一次性用品等绿色生活方式,日常出行优选地铁、公交、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积极成为“无废”理念的传播者。
赛事有期,绿色无限。“无废全运”将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在全社会普及,形成新风尚。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6日 0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