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深刻理解全球治理倡议的科学内涵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深刻理解全球治理倡议的科学内涵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7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学思践悟】

  作者:董向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2025年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郑重提出全球治理倡议。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又一重大全球性倡议,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发展。

  全球治理是国际社会各行为主体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行为的总和,善治是全球治理的根本目标。在当前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秩序遭遇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全球治理倡议为解答构建什么样的全球治理体系、如何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时代命题亮明了中国方案,是中国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全球治理倡议包含五大方面——奉行主权平等、遵守国际法治、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和注重行动导向,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清晰的中国路径。

  主权平等是全球治理的基础。主权原则是联合国宪章的基石。真正的全球善治须建立在所有国家,无论其规模大小和实力强弱,都能够平等参与、平等决策、平等受益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全球事务的决策不是少数国家垄断的权力,而是各国共商的权利。中国始终坚决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和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国际舞台、多边机构和全球性协商谈判中,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当然一员,始终心系全球南方、扎根全球南方,致力于提升全球南方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支持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进行改革,增加全球南方国家的投票权和份额,使其治理结构更能反映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现实,推进全球发展议程;中国支持二十国集团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如此全球治理体系才能拥有更加坚实的合法性基础,其决策才能赢得更加广泛的认同与支持。

  国际法治是全球治理的灵魂。《孟子》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理念,贯穿千年来中国治国理政的思想脉络,也延伸至中国对于国际社会的规范的理解。全球治理必须在公认的国际法框架内进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已经成为国际法治的核心,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作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规则体系和战后国际秩序,主张各国应全面、完整、充分地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确保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得到贯彻实施。各国应协力维护国际法的权威性和完整性,反对唯我独尊、实力至上,反对少数国家垄断国际立法进程,反对采取双重标准或对国际法的选择性适用,反对将少数国家制定的所谓“规则”强加给国际社会,反对借国际法之名行损害国际法治之实。中国是国际法治的倡导者和维护者,恪守国际条约义务,倡导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呼吁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立法进程。唯有基于法治的全球治理体系,才能真正为各国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确保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共同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多边主义是全球治理的精神依托。在“地球村”时代,面对全球性问题,一国的单打独斗没有出路,小集团间的对抗更会带来灾难。包容性的多边外交是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倡导并践行基于真正多边主义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主张,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商量,集思广益,使全球治理体系充分反映各国的意愿和利益。中国坚信,让全球治理的成果公平地惠及所有参与方,实现多方共享,才能体现治理的价值。联合国是二战后国际体系的核心,也是多边主义外交最重要的舞台。中国坚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其在全球治理中的权威作用,支持联合国根据新的形势变化进行必要的改革,以增强其效率和应对新挑战的能力。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协作,汇聚全球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助力世界破解治理赤字。

  以人为本是全球治理需倡导的核心理念。人类福祉是全球治理的核心关切。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需要以增进人类福祉为主要目标。全球治理应保障各国人民共同参与治理的权利,共享治理的成果。这需要治理进程更加开放透明,回应全球公众的关切。全球治理应致力于更有效地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消除贫困、阻止战乱、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全球治理体系应进一步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加快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弥合南北发展鸿沟。只有让全球治理回归以人为本,使其成果落实在各国民生改善与幸福感提升上,全球治理才能获得持续不竭的前进动力和日益广泛的民意支持。

  行动导向是全球治理需坚守的重要原则。《论语》云,“言必信,行必果”。良好的全球治理愿景需要扎实的集体行动来实现。各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需要在一些重大的全球性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并使之得以推进和落地实施,产生积极效果。中国强调全球治理的行动导向,倡导全球治理要致力于通过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解决全球面临的紧迫问题,改善全球治理的滞后状况,提升应对危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效率和能力。全球治理需要充分调动各国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方资源和力量,加强国际社会不同领域、不同机制间的统筹协调,避免全球治理碎片化和不同政策之间的相互矛盾,形成向善的治理合力。中国致力于通过国际社会的务实合作,形成更多可视性成果,让各国人民切实感受到全球治理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总之,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国际社会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源于对历史发展大势的准确把握,源于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认知,也源于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追求。中国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迈向相互尊重、和衷共济的人类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7日 06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