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云南西双版纳:“政招企用”破解人才难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云南西双版纳:“政招企用”破解人才难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7 04:3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徐鑫雨

  傍晚,告庄西双景景区的尖顶塔楼被暮色浸染得璀璨,记者在云南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遇见了行色匆匆的茶金玲。她臂弯夹着一摞厚实的卷宗,正用法律专业术语快速回应电话那头合作方的质询。

  2020年,茶金玲从江南大学毕业后,凭借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入职上海一家知名企业。而彼时的西双版纳,虽游客人数屡创新高,但旅游乱象丛生。

  “景区消费纠纷频发,部分商家哄抬物价,游客权益受损,文旅合作面临的法律风险错综复杂。”西双版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秀琼说,“整治旅游乱象刻不容缓,可是,缺法律人才啊!”

  “西双版纳的旅游产业是民生产业、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的用人需求,要优先保障。”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人才发展中心副主任江谷驰弘说。

  当西双版纳抛出橄榄枝,茶金玲通过“线上报名、远程面谈”的方式,了解了“政招企用”模式。“主要还是被这里的人才政策吸引了,工资待遇、福利、发展前景不比原来差。”茶金玲几乎跑遍了西双版纳的景区、民宿、旅行社,梳理出上百个法律风险点,推动建立一站式旅游纠纷调解机制。她说:“能用法律守护这片土地的诗与远方,是我最大的心愿。”

  以往招录的事业编制人员大多放到基层部门任职,有些人才没能发挥专业特长,而特色产业却急需高层次专业人才。矛盾如何破解?

  近年来,西双版纳探索“政招企用”引才,通过单列编制“引”、派驻企业“用”、政策保障“留”等方式,靶向引进与重点企业、特色产业相匹配的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单列200个事业单位专项“编制池”用于人才引进。

  同样被吸纳人才的诚意打动的,还有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金融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尹伊林。

  优化企业资金配置效率、降低融资成本、拓展多元化投资渠道盘活闲置资金,这些都是尹伊林的长项。尹伊林坦言:“以前进企业和考公职只能二选一,‘政招企用’解决了我的顾虑。”

  “以前,我们为找不到人才犯愁。多亏‘政招企用’政策,让高才生愿意来、留得住。”西双版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琼丽说,企业人才用工成本减少了,金融管理服务总体水平越来越高。

  “建立‘事业编制保底、企业用人主体’的双轨运行机制,用好人才在乎的编制资源,就是为了激活企业人才引进的‘一池春水’。”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副部长李文停介绍。

  好政策让人才与梦想双向奔赴。2024年,正当华中农业大学毕业生陈杜娟犹豫不决时,西双版纳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一番话给了她信心:“云南农业前景广阔,尤其是你研究的食用菌类。来云南,与本土专家一起干事创业,大有可为!”

  陈杜娟组建跨学科技术团队,联合农科院专家、企业技术骨干对专利技术进行适应性改良,攻克规模化种植中的产量提升与品质稳定难题,搭建数字化监测系统。“我要继续埋头苦干,打造出中华腐生牛肝菌特色品牌,让这一珍稀菌类从实验室走向大众餐桌,助力西双版纳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她说。

  “企业指定部门负责人作为‘一对一’导师带培,主要领导每年与高层次专业化人才谈心谈话不少于两次,为的就是让人才的专业所长与产业所需融得好,实现人才聚、产业兴。”西双版纳州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李建平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7日 16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