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湖北利川:莼菜“下山出海”记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湖北利川:莼菜“下山出海”记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8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张锐 王建宏 光明日报通讯员 宁琼

  初冬时节,湖北省利川市凉雾乡继昌村,已经收获的莼菜田里一片寂静,不见忙碌的农人身影。可一拐弯,走进利川市睡芙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这里完全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加紧赶制一批16吨的海外订单。

  “时间紧得很,这个月必须全部发走。”公司负责人谭明富一边在生产线间穿行,一边细细叮嘱。车间里,工人们正麻利地将经过杀青的莼菜进行漂洗、分拣、清洗、包装。这些“水中珍品”,马上就要搭上冷链,漂洋过海。

  “咱们村种莼菜,得从20多年前说起。”继昌村党支部书记蒋易明娓娓道来。20世纪90年代,村里从利川佛宝山引进莼菜种植技术,那时候村民们零零散散地种了百余亩。“眼见种植户荷包鼓了起来,家家户户心里都痒痒的。”蒋易明回忆道。

  2014年,在当地政府牵线下,谭明富来到继昌村,一口气流转了700亩地,开始规模化种植莼菜。

  可创业哪有那么顺?2016年,莼菜丰收了,销路却卡了壳。“价格时高时低,有时候商贩还拼命压价,种植户很吃亏。”蒋易明说。

  “那会儿真是着急得整宿睡不着。”面对困境,谭明富下了狠心:投钱建加工车间,对莼菜进行粗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为了打开销路,谭明富带着样品,跑遍了杭州、苏州的农产品市场。“刚开始人家根本不认利川莼菜,只认西湖莼菜。我们干脆在市场里租了个摊位,让来往的顾客免费尝。”谭明富说,这一招真管用,当地批发商主动上门谈合作,苏州市南环桥市场的销量,从最初不足10吨一下子冲到200吨。

  销路畅了,公司可以长期收购周边村民种的莼菜。“算是给大伙儿吃了颗定心丸。”蒋易明说。

  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后,谭明富又把目光瞄向海外。2019年,他通过大连经销商,将莼菜卖到了韩国。

  与此同时,利川莼菜的开发应用也在不断拓展。在利川市区的茶饮店内,莼菜“变身”为新式茶饮“双柠利川红”的核心原料。而在利川一家公司的生产线上,莼菜则被制成开袋即食的方便食品。

  数据显示,目前利川市莼菜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量1.2万吨,年产值近2亿元,带动近3万名农民增收。

  “从粗加工到精深加工,从传统销售到创新产品开发,莼菜产业正越走越宽。”利川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李道明说。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8日 10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