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光明论坛】激活创新创造 促进文化繁荣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光明论坛】激活创新创造 促进文化繁荣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18 04:2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论坛】

  作者:杨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这不仅是对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实践成果的精准概括,更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前进航标。

  文化创新创造离不开正确价值观引领。如何实现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社会功能成为新时代文化创新创造的首要问题。实现主旋律文艺作品“叫好又叫座”的双赢是文化创新创造重点破解的难题。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不断涌现出主题创新、艺术创新,深受人民喜爱的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精品。作品聚焦人间烟火的平民故事,实现从宏大叙事到日常生活书写的范式创新。以《寻古中国》《中国》《文脉春秋》《何以中国》《大敦煌》《定风波》为代表的一批电视纪录片和文化类专题片,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风采和魅力;《我和我的祖国》《守岛人》《人世间》,同样聚焦普通小人物、讴歌时代大主题,真实的故事创作饱含真挚的情感,深深地感动观众,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植根中国历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造弘扬中华文明,提升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近年来,以文化理念创新和审美样态创新持续“激活”经典的文化成果显著,受到国内外关注和欢迎。“非遗”是具有民族文化艺术特色的活态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载体。被誉为“石上绣花”的影雕是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的国礼,凭借锐意进取实现国内项目产业融合和国际传播模式创新的双丰收;地方特色鲜明的“送王船”民俗,由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遗成功,印证了开放包容是文明的活力来源。

  有报告显示,2024年,网络文学海外用户活跃用户约2亿人,新增注册用户3000万人。2025年上半年,25款游戏海外吸金116亿元,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斩获第42届金摇杆奖的终极年度游戏和最佳视觉设计两项大奖。网剧、网文、网游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新三样”,数字技术赋能表达创新、传播创新和产业协同模式创新,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得到不断提升。

  数字技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的形成,智慧场馆体系的建设提升数字文化场馆网络化与智能化水平,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实融合”场景也频频现身博物馆与美术馆,沉浸式观赏有助于观众领略展品厚重的历史感与独特的艺术魅力。博物馆已经深度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从国博凤冠冰箱贴、天宫藻井冰箱贴、甘博麻辣烫毛绒玩偶等各地博物馆文创百家齐放,到“动态文创”的提出,再到IP数字化“沉浸文创”的探索,不断引燃文博热。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催生博物馆文化新样态:互动式展览屏幕、增强现实体验、社交媒体叙事及全虚拟博物馆导览。近年,河南博物院积极探索数字化赋能创新,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古老的文明“动”起来;河南卫视舞蹈节目《唐宫夜宴》走红,以此为契机开发唐宫夜宴侍女IP形象,推出系列盲盒;沉浸式文物讲解剧《国宝奇妙游》,让国宝娓娓述说传奇;《玛雅文明》探索体验VR展,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助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依托短视频平台等整合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文化消费闭环,网络视频对线下文化赋能效应逐渐显现。短视频平台通过整合本地政务资源、平台流量与商家资源,为更多实体商家带去新客流。《魅力湘西》是中国首部原生态民俗文化全景呈现的文旅融合演出,深度融入张家界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尽情演绎巫傩文化,数字灯光复刻出三千奇峰拔地而起的壮阔,美轮美奂;《长恨歌》是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以华清宫为天然剧场,诉说着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故事;《马之舞》演艺将蒙古族长调的悠扬、呼麦的浑厚与马术的豪迈融为一体;广东粤剧成功让“非遗”破圈,文旅演艺赋能。文化赋能旅游,旅游传承文化,二者融合相得益彰。

  当然,经济水平不平衡带来的文化发展不同步,资金、观念差距导致的文化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依然存在。人文与科学、价值与产值依旧是文化发展考量的维度。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激活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产品,依然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方向。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8日 03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