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学思践悟】
作者:吴毅君、赵杨(均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讲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干部要深刻懂得用权为民、担责成事、廉洁立身的道理,自觉把担当和自律统一起来”。用权为民、担责成事、廉洁立身,不仅是对干部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干部赢得人民信任、推动事业进步、保持政治本色的关键所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对于广大干部践行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用权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姓公不姓私,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来源于人民。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定程序赋予的,这种制度化的委托机制决定了权力运行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
权力与责任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重要内容。权力越大,责任越重。干部行使权力时,必须牢记责任使命,明确权力边界,正确履职,既不能失职渎职不作为,更不能揽权越权乱作为。干部用权过程也是不断接受人民监督、评价的过程。因此,只有始终将权力与责任结合,才能确保权力运行在正确轨道。
为民造福是用权为民的本质要求,这既是工作方法,更是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决策环节要建立民意征集机制,使决策成为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过程。执行环节要强化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监督环节要构建全方位监督体系,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用权为民还要求干部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公权必须用于公共事务、实现公共利益。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面对公与私的模糊地带,干部要保持清醒政治头脑,坚守党性原则,只有始终把公共利益放在首位,才能赢得人民信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
担责成事是干部工作态度与能力素质的核心标尺。“担责”是态度和底线,“成事”是能力和结果,二者缺一不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新征程上,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干部必须强化担当精神,愿担当、敢担当、善担当,才能肩负时代使命,做到善作善成。
担当精神体现为对党和党的事业的忠诚。作为党的事业的中坚力量,干部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政治忠诚到行动自觉,是担当精神的内在逻辑,要求干部既有正确政治立场,又有强烈执行意识,不折不扣地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担当精神蕴含鲜明的问题导向和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勇气和决心。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新征程上,干部必须担当作为,勇于正视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外部势力的恶意围堵、遏制与打压,干部应坚定立场,理直气壮地进行斗争;面对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自信、攻坚克难;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敢于“刀刃向内”、严管严治。问题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干部担当作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担责成事,干部要主动适应形势变化发展新要求,着力提升能力素质。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底气来源于过硬素质。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工作行家里手。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提升业务能力,根据岗位需求钻研业务知识,熟悉工作规律,强化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与此同时,干部要注重实践锻炼,这是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干部要主动到基层一线、艰苦复杂环境、改革发展前沿锻炼,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廉洁立身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的道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广大干部要廉洁自律,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各种诱惑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以廉洁立身赢得群众尊重信赖。
廉洁立身首先要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只有在思想上正本清源,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才能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诱惑时,坚守内心的原则与底线。若思想被贪腐的邪念侵蚀,必然在利益诱惑的漩涡中迷失自我。要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深刻领悟廉洁奉公的内涵与价值,从思想深处树立起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对人民的赤诚之心,从源头上杜绝贪腐行为,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真正践行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成为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好干部。
正确的利益观是廉洁立身的重要基础。干部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利益,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不为名利所动,不为物欲所惑,不为私情所困;要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权力大小,而在于为人民服务的成效和对事业的贡献。只有坚定正确的利益观,才能保持廉洁自觉。
恪守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廉洁立身的保障。严守政治纪律,干部方能在思想与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权力行使的正确政治方向;遵循组织纪律,才可规范言行,杜绝权力的滥用;而廉洁纪律更是直接为干部的履职行为划定清晰界限,促使其公私分明、公正用权,在纪律的“安全防护栏”内,积极担当作为,切实做到廉洁奉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用权为民、担责成事、廉洁立身,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用权为民是根本方向,体现党的宗旨和政治立场;担责成事是核心要求,体现责任担当和能力素质;廉洁立身是基本保障,体现党性修养和纪律意识。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干部的良好形象和过硬作风。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担当作为,保持清正廉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书写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壮丽篇章。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8日 06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