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强健科技“骨架”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强健科技“骨架”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5-11-20 03:4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科学随笔】

  作者:田野、肖青(分别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培训中心〔宣传中心〕讲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中午点外卖,十几分钟后到商场货柜取餐,全程没见外卖员——这是深圳龙华区无人机配送的日常。不止在深圳,从上海到昆山的跨省“飞的”,东北稻田里无人机精准喷药,长春街头无人机道路巡检……如今,距地面1000米以内的低空空域,正变得前所未有的繁忙。

  低空经济是以民用航空器低空飞行为核心,带动制造、服务、运营等多领域融合的新型经济形态,小到无人机快递,大到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通勤,都属于它的范畴。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低空经济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国家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推动。当前,我国针对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导向清晰,国家层面绘就“路线图”,一系列相关政策先后出台,助推产业从早期的无人机消费领域逐步拓展到低空交通运输、物流派送等多元领域,初步形成了融合多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3.5万亿元。

  在低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安全”被置于首要位置。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组网遥感等新技术被应用于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飞行服务等方面,通信、导航、气象、监测、反制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低空安全监管迈向精细化。可以说,发展低空经济,必须强健科技“骨架”。

  首先,低空空域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转型,离不开一系列尖端科技的强力支撑。例如,2024年上线的民航局国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平台),堪称低空管理的智慧大脑。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空地图,接入了全国地理信息系统,实时标注着哪里是禁飞区、哪里是限飞区、哪里是适飞区。用户打开手机App,就能像查天气预报一样,实时了解自己所在位置的飞行条件。更先进的是电子围栏技术,它像一道无形的空中警戒线,能精准锁定无人机的位置,一旦越界,系统立即预警或主动干预。而秒批功能更是效率革命,日均处理超10万条飞行计划,让等待成为历史。这一切,推动着低空管理从依赖人工的手工作坊,迈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未来工厂。

  其次,要让低空经济真正飞起来,离不开坚实的基建支撑,它们是低空世界的“道路”“信号塔”和“导航仪”。而这些,都要靠科技来保障。例如,数字孪生技术如同一个魔法师,能1∶1复刻真实的低空环境。它将气象变化、地形起伏、空域资源等复杂信息,转化为可视化的数字模型。管理者可以在这个虚拟数字模型中,模拟不同时间、不同场景下的飞行状况,如同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模拟推演,从而更科学地分配空域资源,制定更精准的动态调整政策。再比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其厘米级的定位精度,成为低空飞行器的核心定位技术,实时锁定其位置。配合遍布各地的低空监视感知网,如同无数双敏锐的眼睛,实时捕捉电磁信号和飞行轨迹,构建起一张无形的立体监视网络,为安全飞行保驾护航。而5G—A通信网则让低空数据的传输达到毫秒级,如同为天空铺设了超高速信息通道。低空智联网则像一个强大的数据中枢,整合各方信息,推动飞行计划申报、审批、监管全流程一网通办。大数据分析则扮演智能调度系统的角色,优化飞行器路径,减少空域闲置和拥堵,让天空交通更顺畅。

  低空经济成了“新蓝海”,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它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控制系统、传动系统、机电系统等缺乏统一标准;芯片、精密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化程度不高;各生产主体各自为政、分头研发,导致同质化竞争,造成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的暴露不是坏事,它们可以促使我们在政策制定、资源调配、技术融合等方面持续优化升级,最终形成“产业发展推动管理升级,管理优化促进产业繁荣”的良性循环。

  一个天空资源被充分激活、飞行活动安全有序、产业创新活力迸发、人民生活更加便捷的时代正在加速到来!当无人机如群蜂般穿梭,直升机如飞鸟般翱翔,这片曾经寂静的“新蓝海”,必将激荡出更加壮阔的浪花,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也为人类探索天空、利用空间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0日 16版)

[ 责编:李卓凝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