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十五五”我所思·我所盼】
让“智造”列车更安全
讲述人:河北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全国劳动模范 陈德君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多年前,我国的列车检修还主要靠眼看、手摸、锤敲,不仅效率低,质量也不稳定。我和团队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历时3年,我们攻克多个技术难关,研发出了“车底智能吹扫机器人”。它能灵巧地穿梭于列车车底,摇头摆尾间,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
为解决列车人工巡检的痛点,我们又研发了智能飞行列检机器人,利用无人机精准识别部件是否变形、紧固件是否松动。以前四五个人爬车顶、钻车底一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巡检工作,这台机器人只需要20分钟。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这些都与我下一个5年的工作息息相关。
未来5年,我希望中国的轨道交通产业链能在更高层次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品牌。我和团队将进一步攻关新一代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巡检机器人,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将检测精度再提升一个量级,保障每一列轨道列车安全抵达。
未来5年,我期待国家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让更多科研成果顺利落地,让创新源泉持续涌流;期待企业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智能制造生态圈,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助力轨道交通装备迈向全球领先水平。
我相信,随着轨道交通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人们的出行将更加安全、便捷、高效。
(光明日报记者耿建扩、陈元秋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0日 0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