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
”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
”按钮

光明日报记者 杜倩 苏雁
11月19日至21日,“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在南京举行。来自10个国家的城市市长及代表沉浸式参观、交流,共同探讨大河流域城市在生态保护、民生改善、文脉赓续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挑战与路径,为推动全球滨水城市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
看老树新枝,谈城市新旧共生之道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展厅内,展柜中整齐陈列着不同年代的城墙城砖,悄然诉说着600余年的历史沧桑,令世界各地的市长能直观领略历史的厚重感。
“了解是第一步,我的第一步在这里完成了。”意大利科莫市市长亚历山德罗·拉皮内塞说,城墙反映了城市的建造历史,是非常难得的历史遗产。他认为,城市的更新需要充分尊重原有的历史架构,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构筑未来。
南京有数千年建城史,历史遗迹、文博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如何在城市更新中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各国市长们越聊越深入的话题。市长们以一场沉浸式的City Walk,邂逅了南京历史文化街区的新旧共生。
“城市更新的核心,是让老城百姓生活得更有尊严。”南京历史城区保护建设集团董事长范宁介绍,在小西湖、老门东等片区的更新中,团队坚持“最小干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街区肌理与房屋空间形态,同时通过举办活动等创新方式搭建与居民的沟通桥梁,让居民深度参与社区建设。
“南京与埃及在遗产保护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埃及吉萨省副省长亨德·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哈利姆表示,埃及一直致力于遗产保护,也有一个类似老门东的项目,位于金字塔附近,正通过优化游客体验、吸纳社区参与来实现平衡。
观江豚跃水,话城市绿色发展之路
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同时,南京的生态治理成就在长江岸线得到了最为生动的体现。11月20日,各国市长们乘坐海巡船,在游览长江滨江段的过程中,纷纷用手机记录江面冒头的野生江豚。穿城而过的河流如何保护,也在市长间引发热议。
“加德满都的河流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包括快速发展的工业、人口的迁移和污水的污染问题,进一步破坏了我们的河流和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尼泊尔加德满都的代表感慨道,南京平衡发展与生态的案例非常出色,为全球城市提供了宝贵借鉴。
通过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和志愿者的介绍,德国迪特福特市市长贝恩德·麦尔得知,现在长江的江豚已经恢复到1200多头,其中在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这一段就有65头。他认为,南京的成功经验证明了保护是可行的,并提议“用江豚做宣传,让孩子带动家庭”。
“长江南京段生活着长江江豚,印度河里有印度豚。水就意味着生命,水就意味着文明,如果我们保护好水资源,就能做好可持续发展。”在随后的长江南京文化论坛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说。
记者了解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目标中,有7个目标关注河流相关领域。“中国的长江保护法与十年禁渔计划是科学、政策与文化协同推进,恢复生态平衡的优秀范例,这些行动对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利迪亚·布里托在论坛视频致辞中再次认同了长江大保护的成效。
以球会友,促进城市间青年交流与合作
当“苏超”火爆出圈,这场地方赛事也吸引了外籍市长的目光。19日下午,各国市长踏上南京市雨花台中学绿茵场,与“苏超”南京队的教练、小球员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交流。
孩子们娴熟的控球、默契的配合,引得外宾频频点赞。亚历山德罗·拉皮内塞亲自上阵,一记精准射门赢得满堂喝彩。他表示:“青年就是我们的未来,要为年轻人创造体育、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交流机会。”
足球场上的协作,正如城市间的合作。在“2025世界市长对话·南京”活动期间,文莱访问团除了参加固定活动外,还先后参观了亿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与青年朋友围坐,畅谈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记者了解到,南京与文莱的合作有着坚实基础,2011年,南京就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结为友好城市。
基于对话成果,合作交流不会停歇。21日,各国代表共同宣读《大河城市发展南京共识》:“加强跨河联系、流域上下游联系,促进国际合作,构建世界大河城市对话合作网络,建设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交流合作平台,共享优秀经验与发展策略,共创更加美好的大河城市未来……”
一份共识的诞生,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携手,一个属于全球大河城市共同未来的新起点。正如马来西亚马六甲历史城区工作委员会主席颜天禄所感慨的,“今年适逢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南京与马六甲这两座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对话更具深意”。又如亨德·穆罕默德·艾哈迈德·阿卜杜勒哈利姆在返程时的真情流露,“我太爱南京这座城市,今后要探讨与南京、与中国合作的更多方式”。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23日 0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