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的日子,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一年前的同一天,习近平主席也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指出: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大大对于历史非常重视,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主席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学而不化,非学也”,这句话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庸言》,曾被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如果只知道学、却不懂得把学问化用,那么并不能算作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教行于上,化成于下。
2015年7月24日,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六次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他向全国各族各界青年和青年学生、向广大海外中华青年说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公平,这是人类社会于发展过程中,在始终努力追求的标准。我们社会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上,有一个词就是“公正”。公正,就是公平正直,就是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就是习大大引用《贞观政要》说的这一句:“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里,谈到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时说: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你脑子里装着问题了,想解决问题了,想把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01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爆发78周年的日子,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伟大胜利历史贡献》。一年前的同一天,习近平主席也来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讲话,指出:重大政治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产生严重政治后果。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习大大对于历史非常重视,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主席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
学而不化,非学也”,这句话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庸言》,曾被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引用。如果只知道学、却不懂得把学问化用,那么并不能算作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教行于上,化成于下。
光明网与“子曰师说”公共微信号联袂推出《醉中国》新闻文化时评专栏。本专栏致力于为百姓讲述国学史话、用国学阐释时政新说,以期望能让更多网友在关注当代政治变革的同时也关注国民文化进步,在品评社会现象的同时也关注自身成长。2015年1月1日起,《醉中国》专栏将于每周四推出“醉时话”系列时评,以国学的视角解读时事热点,用古人的智慧点拨当下世态;每周五推出“醉艺述”专栏,结合当前热点话题展示名家墨宝;此外,《醉中国》专栏还将每月邀请一位文化名家做客光明网,与主持人雅欣对话。
责任编辑:张璋 58926080
这是一首男主人公悼念前妻的诗歌,他在对着妻子旧时的绿衣睹物思人。要感谢这些以男人血泪写就的悼亡诗,它们让我们窥探到男性较量的历史大幕布之后,一种属于女性本真的、最纯粹的美好。无论写诗忆故还是对物怀人、无论凭借何种形式的悼亡,看似悼的是亡者的魂,实则为的是生者的心。
在今天,丢了纯粹、失了坚守的我们,的确很难理解,那《击鼓》里的两人,当他们踏在必死的路上、仍然要订下执手偕老的誓约时,他们是不计功利、无畏后果、超越生死的。这就是《击鼓》前三段所饱含的一种愤懑沉郁:有家不可归、有命不可留,生命是如此委屈。
《汉广》里的男子,用如叹息在耳的、一遍遍回绕反复的深情,传达着一种普世真理:距离产生美。汉水是如此宽广,令人不可登渡彼岸,就像两人的距离如此之遥,不可走近牵你的手,不可走进彼此的生活;
读《诗经》让我们了解到,不是西方才有婚礼进行曲,中国也有。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婚礼不只是新郎新娘两个人的事,而是一场家族亲朋、甚至天地日夜都要参与进来的一个重大节庆。
《卷耳》通篇,充斥着一种黯然销魂的病态美:仆倦马瘦,徘徊周游,离酒入喉,金杯肠愁,释读着一种贵族、优雅、蓝调的忧郁。身心郁郁,不是因为体弱患病,而是因为相思成疾,病入膏肓,无以解忧。《卷耳》这首诗演绎的,就是最早的相思病。
《关雎》是《诗经》首篇,饱含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和不加掩饰的情思,它具有中国文学童年时期特有的自然风流。正因为发乎自然,所以才贴近真实、直指人心,历经时代的变迁,它带给人的感动却不随时间改变。因为出于真情、关注真心的文字,何时读来都是没有障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