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2018-01-08 03:3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乡村振兴权威访谈】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年度减贫任务将超额完成,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2016年,有28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第一次实现了贫困县总量的减少,国务院扶贫办预计2017年还会有100个左右的贫困县脱贫摘帽,我国在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方面迈出坚实步伐。脱贫攻坚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未来如何走好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对此进行了解读。

  “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五年多来,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建立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政策供给,建立上下联动、针对性强的政策体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精准帮扶的工作体系;坚持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建立与攻坚要求相适应的投入体系;坚持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建立较为有效的宣传动员体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要求,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坚持脱贫成效必须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标准,建立严格的考核体系。脱贫攻坚“四梁八柱”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了体制机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驻村帮扶为例,党的十八大以来,2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选派驻村干部277.8万人。目前,全国共选派驻村工作队23万个、驻村干部77.5万人。”刘永富指出,广大驻村干部扎根基层,不怕吃苦、勇于奉献,推动了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地,提升了贫困村治理水平,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发展能力。

  刘永富介绍,经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五年共减贫6600多万人,年均减少1300万人以上。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脱贫攻坚不仅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好成绩,而且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定了“四个自信”。

  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当前,我国脱贫攻坚面临哪些挑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成绩不能高估,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刘永富分析指出,当前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度大,以“三区三州”为代表的深度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脱贫成本高。在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老人、病人、残疾人等特殊贫困群众比例大,越往后比例将会越高。同时,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落实不到位不精准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数字脱贫、虚假脱贫问题,盲目提高标准或降低标准问题,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问题等。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认真解决。

  深度贫困村是打赢攻坚战最薄弱的环节,目前,全国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有2.98万个,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也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是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如何延续脱贫攻坚的好形势,确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至关重要。

  “我们将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为重点,以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为抓手,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由找准帮扶对象向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由关注脱贫速度向保证脱贫质量转变,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转变,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刘永富说。

  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只剩下不到3年时间,如何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我们对现有贫困人口的数量、结构进行了分析,适应情况的变化,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有效性。”刘永富说,具体来说,首先要确保完成任务,坚持目标不动摇,既不拖延也不搞层层加码;坚持标准,既不提高也不降低。同时,瞄准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加强作风建设,还要加强对扶贫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培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刘永富表示,为扎实推进精准施策,国务院扶贫办将按照“五个一批”的基本思路,做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等工作;为聚焦深度贫困攻坚,将强化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精准支持,强化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群体的精准帮扶;为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将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引导、典型引导和村规民约等方式,树立勤劳致富光荣脱贫导向,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加快补齐“精神短板”。

  《光明日报》( 2018年01月08日 04版)

[责任编辑:孙满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