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云南:增强边疆各族群众获得感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云南:增强边疆各族群众获得感

2019-01-15 03:45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新年刚过,云南脱贫攻坚一线传来捷报,全省净脱贫151万贫困人口、2298个贫困村出列,33个贫困县申请脱贫摘帽,为云南脱贫攻坚决战2019年、决胜2020年奠定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云南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使边疆各族群众不断增强获得感,向美好的小康生活迈进。

  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

  新岐村,云南腾冲西部群山环抱的一个普通山村,村子四周,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村前的峻灵湖倒映着层层叠叠、青瓦白墙的村庄。这里既非交通要道,也不是风景名胜区,却是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

  “我们村生态好,有9万亩森林。森林覆盖率达95%,主要靠林业收入和核桃、红花油茶等林业特色经济,全村前几年就脱贫了,贫富差距小。”新岐村党总支书记段生力说,2000年林权改革时,7万亩人工林实行“三三制”,村集体从此有钱修路、修学校等公益设施。

  “2000年以前我们村一个大学生都没有,我们重奖考上大学的孩子,18年来出了230多个大学生。”段生力自豪地说,新岐村还投入200多万元建起村小学漂亮高大的教学楼,教室里有电子显示屏黑板,全校近500名学生早餐免费。

  在政府扶持下,村集体多年来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起了相当于乡镇卫生院规模的标准卫生室、全县唯一的农村居家养老中心、垃圾污水处理厂、两个图书室,还在建一个农耕文化展示馆。

  因生态好而致富,因致富而兴教育,因兴教育而更重医疗养老,村庄因而更美丽和谐,村民们因而更有幸福感。地处边疆的新岐村为云南山区群众闯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之路。

  云南沿边境地区有8个州市25个县市,也是贫困群众集中地区。云南在2015年出台了《兴边富民工程“十三五”规划》,展开兴边富民工程行动,对抵边的373个行政村(社区)进行综合扶持,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2018年年底,云南省又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总投入资金达1261.09亿元。到2020年,实现沿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交通出行、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沿边一线行政村(社区)全部实现“五通八有三达到”目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利君表示,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改善沿边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年行动计划,显著增强了沿边各族群众凝聚力和向心力。  

  保障贫困群众住房安全

  “原来我们住在高山上,电、路不通,山体滑坡,泥石流都摊到家门口,早就想搬家又没有能力搬,今年有了好政策,让我们搬到山下建新房,政府补助了5万元,真是雪中送炭啊!”保山市龙陵县龙山镇杨梅山村村民段家祥高兴地说。他带着记者楼上楼下参观木架结构的新房,院外,是一排排同一规格的两层楼房,这就是新建的杨梅山村易地搬迁安置点。

  村主任王安林介绍说,全村104户农户原来居住地山高坡陡,地质灾害频发,部分农户住房为简陋的木板房、杈杈房。2018年,杨梅山村被列为龙陵县易地搬迁脱贫的村庄,党员带头搬迁建房,带头做群众工作,使农户由“要我搬”向“我要搬”转变,使全村在短短40天内完成48间木架房的建设,目前104户房屋主体结构已全部完成,入住率达100%。

  在山区面积占94%的云南,许多高寒冷凉山区已丧失生存条件。去年全省实施9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由“农村复制农村”逐步向“城镇集中安置”转变。

  “两不愁、三保障”是云南衡量贫困群众是否脱贫的具体标准,其中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是重中之重。2017年至2018年云南省共实施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72.34万户,加固改造达34.54万户,总投资330.88亿元。通过推广农村危房加固改造,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可以满足改造费用,大幅减轻了农户负担。2018年通海县5.0级地震和墨江县5.9级地震,已改造农房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保障群众生命财产的“保命房”。

  《光明日报》( 2019年01月15日 01版)

[责编:徐皓]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