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聚焦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如何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减税降费有哪些具体举措?怎样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1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财政部部长助理许宏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围绕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1.增强微观主体活力 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
近来,国家发改委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聚焦精准补短板,不断提高投资效益,确保有限资金投向关键领域,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对此,连维良表示,发挥投资关键作用,重点是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围绕“建设”“改造”两个关键词加大投资力度。
连维良介绍,在建设方面,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生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尤其是补上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方面短板;加强生态环保和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在改造方面,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
“发挥投资关键作用,重在形成精准投资、有效投资,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连维良说。
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要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以增强微观主体活力为重点,推动相关改革走深走实。
对此,连维良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重点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落地落实——
一是围绕巩固“三去一降一补”成果推进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更加有效地补短板;深化价格改革,更加有效地降成本;深化市场主体退出制度改革,更加有效地去产能;深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制度改革,更加有效地去杠杆。
二是围绕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推进改革。加大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产权保护改革力度,加大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力度,加大营商环境优化力度。
三是围绕提升产业链水平推进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扩大优质要素供给,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创业相关体制改革,加大对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力度;推进服务业改革,更大力度放宽服务业准入。
四是围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进改革。打通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良性循环;打通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良性循环,完善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扩大优质企业债券发行规模。
“我们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实现一季度经济发展良好开局,保持全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连维良说。
2.财政政策加力提效 减税降费政策逐步落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许宏才认为,“加力”指的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和财政支出力度。要推动更大规模减税,坚持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更明显降费,清理规范地方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同时,要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支持重大在建项目建设和补短板。
“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不意味着放松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许宏才强调,要在发挥政府规范举债积极作用的同时,严格控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严禁地方政府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健全专项债券风险防控机制,稳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阳光化”。
在许宏才看来,“提效”指的是提高财政资金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要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对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政府要过紧日子,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继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将难以支出的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统筹用于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减税降费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许宏才介绍,2018年,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对激发市场活力、降低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减税降费规模约1.3万亿元。
许宏才表示,2019年,要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减免,提高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放宽小型微利企业标准并加大优惠力度;要深化增值税改革,继续推进实质性减税;要全面实施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好6项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减轻居民税负;要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制定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进一步减轻企业的社会保险缴费负担。
“减税降费政策逐步落地,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许宏才说。
3.货币政策保持稳健 把握好松紧适度的“度”
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前瞻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
“总的来看,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朱鹤新说,初步统计,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6.17万亿元,同比多增2.64万亿元,多增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5%,较上年末提升0.8个百分点。2018年11至12月,民营企业发债规模同比增长70%。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朱鹤新也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金融形势可能更加复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对此,朱鹤新认为,“稳健”是货币政策的工作原则和指导思想,强调了货币政策要以稳为主,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货币条件要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及物价稳定的要求相匹配,保持松紧适度。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增强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针对性,强化逆周期调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把握好松紧适度的‘度’,既要保持总量合理,也要着力优化结构。”朱鹤新说,一方面,要把握好总量,为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金融支持,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另一方面,要做好定向调控和“精准滴灌”,特别是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三农”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朱鹤新表示,今后要持续通过政策来引导,通过平台搭建来支撑,解决一些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不会贷的问题,督促商业银行加大主动投放力度,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责编:孙宗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