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
作者:周湘智(湖南省社科院智库办主任、湖南省智库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库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经过几年的发展,智库机构的数量规模、类型结构、硬件设施以及社会能见度等方面都有了明显进步,呈现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智库建设的投入与产出比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高质量的成果还不够,智库成果在决策者心目中的分量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上述情况的出现,既是因为智库建设需要时间积累沉淀,也有智库自身重外延拓展、轻内涵提升的原因,同时,与一些地方的党委政府对智库疏于考核问效也有直接关系。因为重建设轻考核,所以对投入智库的资金、项目效能跟踪不够,对成果质量关注不够。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一套治理完善、充满活力、监管有力的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党管智库”原则。我国许多智库,特别是官方智库的运行目前主要由公共财政支持,党委政府作为智库的领导者、管理者、出资者,要在放手发展智库的同时,着手对智库建设的绩效进行科学考核,避免资金、资源的低效与浪费,使公共投入发挥出最大的效应。
如果说,各级党委政府之前在智库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是给政策、搭平台、优环境的话,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应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的重要指示,在努力建好智库的同时,更加注重管好智库,适时推行“智库大考”,突出以绩效论英雄,以此倒逼智库出优质成果、出优秀人才、出优良影响,这既是智库健康发展之需,也是政府的公共职责所在。
要注重智库考评标准的科学化,解决好“考什么”的问题。当前首要的就是尽快制定出台一套务实管用的绩效考核制度与评价办法。党委政府智库主管部门要强化问题意识、结果导向与底线思维,按照“项目明晰化、过程流程化、类型可比化、标准数值化”要求,结合本地区智库建设总体要求,以出高质量成果为核心,设置智库年度及中长期建设基本任务与底线指标,为智库确立明确的保底目标。
要推进智库考核主体的协同化,解决好“谁来考”的问题。党委宣传部门要发挥智库考核主体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对智库的考核,运用考核“透镜”准确甄别智库的表现。要注意参考吸纳专业性智库评价机构的评价结果,必要时可邀请独立第三方和专家学者参与考核,尽力做到考准、考实、考客观。教育、民政、财政、发改、科技等部门是智库管理的重要关联部门,要从行业的角度协力加强对智库相关方面的考核。通过多视角的协同发力,考出智库的公信力、考出智库的美誉度、考出智库的正能量。
要防止智库考评结果的形式化,解决好“怎么用”的问题。切实增强考核结果的权威性、严肃性与导向性,对业绩突出的要在经费、课题、荣誉等方面给予表彰激励,对达不到要求的要相应核减经费与项目、督促其整改完善,对长期达不到基本要求或出现重大过失的智库要实行强制性退出,对新涌现的优秀智库也要及时纳入支持范围。通过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形成自我加压、不断成长的促进机制,共同推动智库出力、出新、出彩,实现智库绩效与组织绩效的双赢,为智库更好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