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奏一曲古韵今风——苏州以高度文化自信打造现代国际都市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奏一曲古韵今风——苏州以高度文化自信打造现代国际都市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17 04:1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尚文超 苏雁

  四月的苏州,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这座江南秀美古城,承载着数不尽的人文古迹、故事传说,借着一层层朦胧烟雨从早春的浅睡中彻底苏醒过来。昆曲、评弹、苏剧,吴侬软语隔着粉墙黛瓦飘出烟雨巷陌,融化进闹市区的人群、车流和摩天大楼;新鲜元素和传统融合起来,合奏着古城新韵。

  文化的特质,往往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气质。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改革开放4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在传承中创新,以高度文化自信打造了一座古韵今风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奏一曲古韵今风——苏州以高度文化自信打造现代国际都市

  一颗明珠、一段墙壁、一座园林,是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的意象。资料图片

  1.守护城市文脉

  清代宫廷画家徐扬有一幅描绘家乡的画作《姑苏繁华图》长12.25米,将太湖至虎丘近百里的村街市井繁盛图景描绘得细致入微。

  260年后,今天的苏州古城区依然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小桥流水、史迹名园的风貌,如梦如画。

  “古城区保护优先”,苏州市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副主任黄依群说。据苏州文化部门统计,苏州古城核心区14.2平方公里中约80%的面积是世界遗产区,其中有各级文物点2000多个,文物单体数量和密度均为全国最高。

奏一曲古韵今风——苏州以高度文化自信打造现代国际都市

  清代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将太湖至虎丘近百里的繁盛图景描绘得细致入微。资料图片

  穿行在姑苏古城区,会发现这里的建筑都比较矮。早在改革开放之初,苏州就明确规定古城区新建楼房不得超过24米——古城内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北寺塔的高度。这条“铁律”被严格执行几十年,从而保证了苏州园林代表作拙政园内的“借景”佳作——湖光塔影能够从明代延续至今。可以说苏州城内每修一条马路,每造一栋房子,都要被无数严厉的目光审视一遍又一遍。

  进入新时代,苏州人把古城保护提升到了守护城市文脉的高度。在平江路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复中“修旧如旧”,在关键部位恢复了宋代《平江图》中河街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以及部分河道、街巷、道路景观,使唐代始现的三横三直加一环的骨干水系和水巷特色,至今基本未变。2018年,苏州开始实施全国首个地方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古城保护迈入法治化轨道。

奏一曲古韵今风——苏州以高度文化自信打造现代国际都市

昆曲《浮生六记》在沧浪亭演出。资料图片

  在苏州,更多“无形”的文化同样被妥帖守护着。苏州人保持着纪念伍子胥的端午习俗,欣赏着唱了600年的昆曲,也继续着苏绣传奇。

  位于苏州高新区的镇湖是苏州刺绣的主要发源地。“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千百年来,镇湖刺绣以其独特的精、细、雅、洁、奇而独领风骚。一个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两万的湖滨小镇,有绣娘8000余人,直接或间接从事刺绣的产业人员已超万人。2000年,镇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刺绣)艺术之乡”。

  曾经的绣娘薛金娣现在已是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薛金娣举手投足间给人以温婉的美感。因为对刺绣的极度热爱,她倾尽心血把苏绣的精细发挥到极致,刺绣作品涉及的题材主要是古典画作和诗词。她绣制的《月漫清游图》《韩熙载夜宴图》等巨幅作品,极尽精致地呈现出画家陈枚与顾闳中原作中的细节。

  薛金娣的儿子张雪继承了母亲的爱好,艺术硕士毕业后,张雪回到家常和母亲一起在工作室里从事苏绣工作。在张雪的《九大行星》《佛》等作品中,能看到年轻人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镇湖以打造苏绣特色小镇为契机,为大师们提供更舒适的创作空间,也吸引着年轻精英投入到传统事业上来,让传承千年的手艺焕发生机。

  守护、传承,千年文脉在这片江南水乡绵延不绝。

  2.增加文化新供给

  苏州属吴地,水文化是吴文化的鲜明个性,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成为苏州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

  一颗明珠、一段墙壁、一座园林,是法国设计师保罗·安德鲁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设计的意象。中心坐落在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15万平方米的空间内,汇聚着大剧院、影城、音乐厅、美术馆等各类现代艺术演绎空间,不断向新老苏州人供给着前沿新文化。

  苏州还拥有一个自己的芭蕾舞团。见到苏州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李莹的时候,她和团队正在准备当天晚上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的原创芭蕾舞剧《西施》。在李莹身上,能感受到苏州芭蕾舞团对艺术的追求,在以苏州才子唐寅为题材创作的同名舞剧中,李莹用一袭红袍和一件灰袍两种意象分别象征唐寅心中在世俗与艺术间的纠结挣扎,极具感染力。

  在谈到苏州芭蕾舞团是否倾向于以苏州本地文化为主要创作来源时,李莹坚持说,苏州芭蕾舞团既有《西施》《唐寅》也有《胡桃夹子》《卡门》,苏州芭蕾舞团追求传统与国际化并重、融合,她心目中的苏州也是如此,兼容并包的苏州并不会陷入孤芳自赏之中,苏州始终是开放包容创新的。“我在《西施》中加入巴赫的音乐,只要意象相通,就没有国界之分。”李莹说。

  苏州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集聚了近700万新苏州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之比为1.03∶1,昆山甚至达到2.07∶1,城市语言早已从当初单一的“吴侬软语”演变成夹杂南腔北调的普通话。

  “在苏州晚上去哪里玩?”“去沧浪亭看《浮生六记》!”

  4月5日,浸入式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再次在沧浪亭启幕。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演员们在园林空间里移步换景,演绎极富情趣的苏式生活;观众们走走停停,听昆曲赏园林。

  《浮生六记》制作人萧雁说,昆曲《浮生六记》不仅是一台演出,更是通过在苏州园林中展开的浸入式表演,整合文创和旅游产品,使演出成为呈现“园林生活”“艺术生活”和精致典雅的“苏式生活”的一站式观赏方案。即使你初来苏州,也能被苏式生活的魅力所吸引。

  历久弥新的“苏式生活”,带给苏州人韵味绵长的惊喜。

  3.拉动文化新经济

  一种文化不会脱离生产生活方式而独立存在。文化元素繁盛的苏州,正以文化为内核,拉动文化消费,形成文化新经济。

  从事核雕工艺的90后青年朱蒙佳秀外慧中、颇具灵气,她的创作理念是通过新设计和新思维的表达,让年轻人喜爱上传统文化。她的新作核雕锁骨链“如意喜乐”,造型独特,大胆采用横版设计,把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相结合,显露出她的灵韵之气,作为现代时尚女性配饰,洋溢着青春气息。

  朱蒙佳是苏州工匠园的合作手艺人之一。苏州吴中区历来手工业繁盛,2018年11月,苏州工匠园在吴中区凤凰文化产业园开园。

  苏州工匠园作为“苏作文化的传播者,手艺人的经纪人”,在弘扬传统苏作文化的同时,助力苏作产品与创意设计的融合,帮助苏州工匠对接文化消费市场,带动苏作文创产品的迭代创新,推动苏作文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苏州工匠园还推出了融合淘宝、京东、微商城店铺的线上平台,加入网络直播销售,更加符合当代人的消费习惯,打造苏作新零售模式。

  文化+旅游也更是传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有着数百年历史的黎里古镇,将小桥流水的古镇风貌打造为4A级景区,以手工艺体验式游玩、优质民宿等方式吸引周边尤其是来自近邻上海的游客。“现在交通很方便,上海的老人早上坐公交一小时就可以到我们这里买到最新鲜的蔬菜,顺便游玩古道街巷。”古镇保护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凌芬说。

  苏州吴江平望之地,京杭大运河穿流而过,自古就因水运而兴。吴江去年8月专门成立“大运河办公室”,致力于大运河的保护和开发,全力打造以观光、文化、休闲、居住、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大运河文化带。现在已构建起“百里生态景观长廊”,吸引着八方来客。

  小桥流水犹在,文脉更加彰显,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曾经小家碧玉的苏州已蜕变为一个大格局的苏州,这座千年古城正日益呈现现代化都市的新风采。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7日 1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