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中国电影应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中国电影应与新时代同频共振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4-24 04: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见仁见智】

  作者:马立新 刘中锦(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时代呼唤新影像,新影像助力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为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肩负起“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这一重要使命,中国电影人应努力把握新时代脉搏,不断调试创作视野的焦距,倾情创作出彰显着新时代精神的扛鼎之作。

  首先,我们要着力讲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故事。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完成了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反腐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精准扶贫改革正在向着最后的目标挺进,我们在宇宙探索、高铁出海、5G建设等诸多高科技领域已初见成效,中国首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而付诸实践,伟大祖国每天都在朝着绿水青山的美丽图景奋进。这些素材都是中国电影值得优先开掘观照的故事。在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引领下,近年来中国电影艺术开始发生质变,展现新时代改革风貌的现实主义创作不断涌现,《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就是典型代表,但这些成就与新时代中国电影所承担的神圣使命、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还有一定距离,中国电影人必须继续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

  其次,我们应着力塑造一大批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改革创新英雄形象。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希望。而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如此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英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只不过,新时代的英雄更多的是锐意进取的新经济改革英雄,是披荆斩棘的科技探险英雄,是矢志不移挖穷根的扶贫英雄,是为了保卫和平甘于牺牲的强军英雄。电影人应着力挖掘他们的感人事迹,以高度的艺术真实和饱满的艺术激情将他们打造成彰显奋斗之美、创新之美、道德之美的丰满形象,以此展现当代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鼓舞和感召正在致力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锐意进取的中华儿女。

  再次,我们也要着力揭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恩格斯高度评价老巴尔扎克的文学创作,是因为他的作品写出了历史的必然性。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历史巨变的背后蕴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构建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无论是讲好新时代改革故事,还是塑造新时代英雄形象,电影创作的最终目的是深刻揭示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解读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在此方面,以《十八洞村》《黄大年》《春天的马拉松》《照相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电影作品已经走在了前列,但还远远不够,新时代中国电影需要沿着它们所开辟的正确道路加速前进,创作更多深刻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史诗之作、高峰之作,向新时代致敬,向伟大祖国七十华诞献礼。

  最后,我们还应着力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展现新时代的崇高美学。检视中外电影史上诞生的那些不朽作品,从《巴顿将军》到《英雄儿女》,从《为奴十二年》到《烈火中永生》,从《战争与和平》到《人生》,它们的共同规律就是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民族命运之中来展现,通过真实表现典型人物具体的社会实践,来彰显人性的潜能,揭示人类社会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事实上,新时代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实践本身就是气韵生动、气势恢宏,呈现出崇高之美的宏大叙事。因此,新时代的中国电影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应当采用现实主义的叙事方法,着力展现新时代的崇高之美。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4日 15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