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雪域青山的家国情怀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雪域青山的家国情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5-03 03: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雪域青山的家国情怀

——云南独龙族“一跃千年”系列报道(下)

光明日报记者 张勇

  行走独龙江,两岸雪山连绵,峡谷陡峻,东岸高黎贡山有联系外界的通道,西岸担当力卡山是国境线上的天然屏障。这里有与缅甸接壤的97.35公里边境线,有93%的森林覆盖率,新中国成立后,“一跃千年”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独龙族群众就生活在这里。

  在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干部群众心中,祖国的边境国门、家园的青山绿水,都需要尽心竭力去守护。家和国,已在独龙江人民心中融为一体。

  日前,独龙江边境派出所荣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成为全国荣获该奖章的13个青年先进集体之一。这是独龙江警民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守护边疆的生动演绎。

  山中那神圣的界碑

  独龙江乡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及界碑分布在原始森林中或雪山悬崖之上。多年来,独龙族群众在建设家乡的同时,也和边防官兵一起守护着界碑,守卫着边疆。

  独龙江在下游马库村以外3公里处41号界碑旁流入缅甸,距界碑几十米远的江边有两间小木屋,里面住着马库村独龙族村民马军福一家。马军福的父亲马国忠原是多年守护界碑的界务员,2017年7月,59岁的马国忠突然去世,21岁的马军福继承父业当了界务员和护边员。虽然家里在马库村有一栋政府资助建的安居房,但他和母亲、弟弟还是习惯在界碑附近的小木屋里生活。

  在木屋内火塘边,马军福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守边生活:每天他都去查看41号界碑,清除界碑旁的杂草,打扫游客和中缅边民留下的垃圾。每隔一两天,他就去独龙江对岸1公里外查看40号界碑。每年还给界碑上的字进行一次描红。在雪山顶上还有42号界碑,路途遥远,他和村里的5个界务员结伴一年两次去查看42号界碑,来回4天,途中没有路,他们用砍刀砍开荆棘,砍出了一条小路,晚上就在背风的地方用塑料布搭个简易帐篷睡觉。说起界务员的职责,他坚定地说:“把界碑管理好是界务员的责任,绝不让任何人搞破坏。”

  马库村独龙族村民迪志新的父亲几十年前曾参与修缮独龙江边境线上的各个界碑,当过一批批边防官兵巡护界碑的向导。迪志新14岁就跟随老一辈界务员进原始森林、上高寒雪山巡护祖国的边界。1999年10月,迪志新跟随边防官兵历时16天,完成对39号、40号、41号、42号界碑的巡护任务。2014年,迪志新成为界务员,开始巡护生活。他对记者说:“我喜欢当界务员,等我老了,让儿子也当界务员,永远都要守好界碑、守好边疆!”

  “独龙江上游雪山上的43号界碑被称为死亡界碑,因为雪厚山险,过去几乎每年边防官兵和群众巡查时都有伤亡。”李小军说。

  独龙江沿岸各村都与边境相连,每个村都有独龙族群众几代人守护神圣界碑、守卫边境安全的感人故事,他们与历代边防官兵一起,用自己的鲜血和汗水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只有衣冠的烈士墓

  沿独龙江巴坡村后山人马驿道上行约800米,青松翠柏间坐落着一个规模不大的烈士陵园。陵园大门的对联引人注目:“干革命不讲条件,保边疆为国献身。”

  走入陵园,迎面山坡上矗立着两排8方黑色的墓碑。自1952年独龙江解放以来,先后有8位边防战士为守卫和建设独龙江献出了宝贵生命。墓碑上的墓志铭非常简短,有些烈士未写明牺牲原因。记者通过寻访,找到了每个战士牺牲的悲壮故事。

  1964年5月,独龙江边防战士张卜得了急性阑尾炎,大雪封锁着进入独龙江的路,医生进不去,病人出不来,只能空投药品。茫茫原始森林中,边防官兵和群众没有找到空投的药品,本可治愈的阑尾炎就这样夺走了张卜年轻的生命。

  8名牺牲的战士中,最让人心颤的是2001年牺牲的北京籍战士于建辉。那年5月,边境派出所官兵参加修筑独龙江巴坡村附近的公路,滂沱大雨和泥石流冲断公路,抢修过程中,战士于建辉在将一块石头移到路边时,由于路基不稳掉进了独龙江,瞬间被激流吞没。他年迈的父母辗转千里从北京来到怒江,想见儿子最后一面,可独龙江大雪封山,两位老人只能遥望独龙江失声痛哭。“这名战士至今我印象很深,帅帅的,很善良的人!”巴坡村村委会主任王世荣回忆说。

  其他战士的牺牲同样令人扼腕。战士邱旦史在巡查界桩时被野兽袭击身亡;独龙族战士孔玉录去村里买猪途中遭遇泥石流身亡;18岁的战士张枝繁为给战友和群众探路而跌落悬崖;战士刘金国下乡经过年久失修的独木桥时不幸掉入江中;战士齐当此在行军路上误食毒菌不幸去世;战士庄云在帮驻地群众砍柴时滚下山崖牺牲。

  “掉进独龙江的战士都找不到遗体,墓里只有他们的衣冠。”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所长李小军含泪说,“8位烈士戍边卫国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守护好边疆。”

  1952年独龙江边防部队驻守独龙江以来,警民小学、救人军医等爱民固边的故事在独龙江两岸流传。独龙江边防官兵多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独龙族人民的贴心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打造抵边警务室,携手独龙族群众守护边境,助推脱贫攻坚。

  守护林海青山

  独龙江流域属于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游是密不透风的热带雨林,上游是高大古老的原始丛林。独龙族人民不仅守护着边境,也守护着森林,因为森林是美丽家园、祖国边疆的一部分。

  4月25日上午,在独龙江中游孔当村肯迪小组独龙族村民肯光华家门口,记者遇到肯光华和村民肯小新,他俩身穿迷彩服,腰挎一把砍刀,准备上山巡逻护林。两年前,他俩当了护林员,每月工资800元。肯光华有些害羞地说:“很多年前我们烧荒开地,种几年又换地方砍树烧荒,很多山都光了,很难看。这些年不烧荒了,山上的森林才多了。”独龙江乡有313名村民成为生态护林员,他们从过去的毁林烧荒者,变成了森林的守护人,同时成为生态脱贫的受益者。

  如今,独龙江森林中有数不清的珍稀野生动物。独龙江森林管护站工作人员胡志荣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在森林中安放了33台红外相机,其中两台红外相机两个多月就监测到苏门羚、赤斑羚、猕猴、狗熊、豹猫等8个物种。在马库村距边境仅2公里的森林管护所,森林管理员李志伟是管护所的第一个大学生,他告诉记者:“马库这一带森林经常能看见一级保护动物戴帽叶猴,我用普通相机拍到过一次。”

  “现在动植物保护措施加强了,独龙族群众的保护意识也增强了,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整个独龙江流域都有黑熊出没,野生动物肇事也逐年增多。”独龙江森林管护站工作人员肯林利翻阅着登记本告诉记者,“前年有429起野生动物肇事,去年有462起,尤其是黑熊、豺狼来偷吃蜂蜜、牛、猪的比较多,但所有野生动物肇事都有保险赔偿。”

  护林员和村民们不但不捕猎野生动物,还经常救助野生动物。今年3月,孔当村玉美村小组的护林员在后山巡山时发现一只腿骨折的二级保护动物贡山麂,护林员把这只受伤的贡山麂带回乡林业站救治,为它包扎好伤口,几天后它能行走了,又把它放回山林。

  “我们护林员巡山经常遇到危险,去年3月我们到西藏交界处独旺地区巡山,我们6个人蹚水过麻必罗河时,河水涨到腰部,我们手拉手紧紧抓在一起,才没有被河水冲走。”独龙江迪政当村护林小队长龙德诚说。迪政当村有81名护林员,平均每人管1413亩森林,每月两次巡山,有时到西藏交界处和中缅边境附近巡山,来回要四五天。“去年6月,冷木当村小组护林员李清讲在巡山回来路上,因突发癫痫坠下百米悬崖。这是最让我们内疚的事,此后大家都更注意安全,但却没有一个人提出不当护林员。”

  独龙江的水奔腾不息,歌唱着独龙江人民守护绿水青山的热血故事;高黎贡山的雪洁白无瑕,见证着历代独龙江警民守护边疆的家国情怀。

  《光明日报》( 2019年05月03日 01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