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1800公里,“最后一课”讲了什么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1800公里,“最后一课”讲了什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7-30 05:0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教育透视】

  编者按

  近期,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高三班主任、地理教师兰会云带领11名毕业生骑行1800多公里研学旅行的新闻,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一位教师的个体行为,为何会引起如此强烈的社会反响?千里骑行,对教师、对学生意味着什么?对于教育,又有着怎样不同寻常的价值?本期,我们约请朔城区一中党委书记、兰会云老师以及参与骑行的学生及部分家长,述说他们对于此次骑行以及由此而来的教育成长的感受。希望他们的心声,能为我们打开不一样的育人天地和教育启迪。

  我为什么带孩子们去骑行

  作者:兰会云(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教师)

  地理老师的期许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地理课程基本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我本科接受到的教育,以至于在工作7年之后,我仍记得在水文学课上去嘉陵江沿岸的采样,地质学实习课上在华蓥山的艰难攀爬,综合实习时在云贵川三省的实地考察。

  所以在我工作以后,就我从事教学的地理科目,我知道如果想要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消化课本上的知识,必须走出去,借助实践。所以,在我工作初期,就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纳入我的职业规划中,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带他们去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山大河。这是我作为地理老师对自己教师身份的一个期许。这也是本次千里骑行的一个重要基础。

1800公里,“最后一课”讲了什么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1800公里,“最后一课”讲了什么

兰会云摄/光明图片

  班主任的期许

  启发孩子们的奋斗方向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一直信奉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远比分数重要;学生对生活饱含期许和热情远比试卷上的对勾亮眼;学生对他人给予最大的信任和善意远比阳光温暖。此次出行,我想我们都体会到信赖、扶持、鼓励的力量,体会到挑战、克服、坚持的神奇,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朔州到上海,沿途经过很多大学。我想让孩子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未来4年可能生活的一个环境,好大学究竟好在哪里?我想让他们给自己未来4年定一个奋斗的方向——如果你今年的高考成绩达不到像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那可不可以通过大学4年的特别努力,再到南京大学完成更高层次的学业?

  在抵达上海之后,我们也参观了著名的企业,我想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现代化企业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如果你自己将来好好学习,那4年以后,你们可能就能坐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工作,这一定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

  所以我所做的,就是努力启发他们走好不同生命节点的路。

  教育的期许

  引导孩子们把生活过好

  这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期许,我希望自己把自己的生活过好,然后引导我的孩子们,把他们的生活过好。所谓教育,我觉得大概就是这样的。我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三观,对社会健康的一个认识,努力传递给他们,让他们在社会中努力多释放一些善意,努力打造一个强大的精神家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担心快速发展的经济很容易让一些年轻人在外出探险猎奇、闯荡事业、寻觅爱情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精神坐标迷失掉了。我想在跟他们接触的这3年中,为我的学生构筑一个比较强大的精神家园——即使将来有一天,他们在社会上并不是众人仰视的名家大咖,物质生活并不能得到空前满足,但仍能够保有强大的内心力量,蜗居陋室也有欣赏苍穹的能力。

  所以,今后的地理课堂上,在春天的时候,我会组织学生去踏青;在第一场春雨来临的时候,我也会带着学生到操场冒雨跑步;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我会组织学生打雪仗,让他们感受万物的美好。

  所以,今后的教学中,我仍会一如往常,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激情。

  【家长的话】

  给家长的生动一课

  作者:孟玉霞(骑行队学生家长)

  这几天的微信朋友圈,以及报纸、电视台,有很多关于小兰老师和他的学生们骑行的故事。作为家长,我也是一直关注着这些报道,甚至都觉得不可思议!1800多公里,骑自行车,而且还是在炎炎夏日,我们想都不敢想,更何况还是一群没经受过风吹雨打的孩子们。作为零零后,他们从小都是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心翼翼地看护下成长,用比较时髦的词来形容——那就是些温室里的花朵呀!

  谈到这次骑行,说实话一开始孩子也没打算去,因为家里经济的原因,他选择打工(老师还给孩子们联系了一家苏州工业园区的企业)。孩子甚至私底下和小兰老师说,赚了钱给妈妈买衣服。可我不希望孩子错过这次骑行的机会,总觉得就这样匆匆结束了高中生活,总是少了点什么。经济再困难,我都要想办法。我想让我的孩子跟着老师出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虽然前面有很多不可知的困难和艰辛,但孩子终究要长大,终究要自己一个人独立闯荡。

  高考结束后,经过几天的拉练,儿子顺利通过了测试!骑行前一天晚上,当儿子把那份《免责协议》放到我面前让我签字时,我心里瞬间五味杂陈,尤其是当看到“落石”“车祸”“高温”“刺伤”……那些敏感字眼时,我还是犹豫了。以至于出发那天,我竟然当着孩子的面哭了起来。我想这是所有母亲的本能反应吧。

  孩子骑行的整整17天里,我们每天都密切关注他们的动态。冒雨、爆胎、换轮胎、席地而睡、砍价,这些以前根本想都不敢想,在旁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都做到了。

  但他们终究是学生,学生就得看分数。当高考分数下来,焦急等待一夜的我,得知儿子分数那一刻,我瞬间如五雷轰顶,原先儿子骑行上海的那种骄傲感荡然无存,感觉就像世界末日到来一样……

  儿子微信上小心翼翼地问道:妈妈,我考这么点分数,你和爸爸都不骂我吗?考虑到孩子还在骑行,我还是忍住了。我原以为可能这天的骑行会稍做停顿,就问孩子“今天你们还骑行吗?”当儿子坚定地告诉我一个字——“骑!”我瞬间心里由衷地佩服起这帮孩子们。正如小兰老师说:“高考可能是他们目前18年里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可以后他们走的路还要很远很远,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很多。”

  骑行结束回来之后,孩子们受到了校领导、老师们以及学弟学妹们的热烈欢迎。但这一切都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让人淡忘,孩子们也都将回归正常生活,为他们的未来打拼。

  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他们骑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互相团结,互帮互助,一起克服困难,一起去面对困难。作为一个母亲,我很惭愧,我们只知道爱孩子,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溺爱,我想这也是所有家长的一个通病吧。本不是现在的孩子们吃不了苦,而是我们舍不得他们吃苦,现在不吃苦,将来的他们怎么可能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社会的责任。

  原来这才是小兰老师和学校的用意所在,他们要传授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要让他们有探索未来的能力。老师和学校的责任,是让每个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在他们的眼里,学生没有分数高低之差,这也正是我们每个家长该学习的地方,也正如马云老师前几天所说,要让每个孩子不仅仅学会知识,更要学会配合,学会团队,学会担当。这样的孩子才能在这个社会更好地立足,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老师们顶着巨大的压力,用实际行动、担当和责任为学生们上完了最后一堂课,也给我们家长上了生动的一课,这才是新时代老师应该有的模样。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家长。我想这才是这次骑行的真正意义吧。

  学子心声

  ▶王翰林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

  非常感谢骑行队的所有小伙伴一路相伴。人生有很多第一次和挑战,而骑行中骑得快的人,会提前看到前面的风景,人生何尝不是。生活这本书,有的人翻得快,看明白了,有些人看到后面才懂得,可是已经迟了。人就是这样,经常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真正会懂得学过的东西。年轻就是财富,想做的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

  ▶赵伟栋 两条轮胎好神奇

  这次骑行回来感觉自行车那两条轮胎好神奇,能带着我们走那么远的路,它优于其他非人力交通工具的一点就是:让我们实时感知自然环境的改变,出汗让我们感受生命不息,散发年轻该有的活力,去切身体会课本里一些学过的东西,在骑行中感悟,多美好。

  ▶陈旺 体验与课本的不同

  这次骑行使我得到了非常大的成长,相信对我的一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懂得团结、坚持和与他人相处。在旅途中,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和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切身体验到了与课本不同的地方,感谢这次骑行的机会,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王宁 拼一拼精彩不一样

  骑行1850公里,从朔州到上海,一路上又学习到更多在学校学不到的生活技能。我想,这次骑行不是我们一群人从一个地方骑到了一个很远的地方,终点并不是我们骑行的意义。我们虽然结束了骑行,但我相信在我人生旅途上的骑行才刚刚开始。

  在上坡时要咬牙坚持,不能放弃,停下来再启动远比咬牙坚持要费力得多。下坡时虽然轻松舒服,但也要保持警惕,往往最容易出事的路段是下坡。不能完全放飞自我,要做好点刹、看清路况、保持车距,一不留神就可能出事。

  骑行平路留给我们的印象远不如上坡时的印象深刻,也不如下坡时的成就感。人生路上也是这样,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太平坦,有点起伏,要敢于挑战,拼一拼,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刘硕 一直骑行才不会跌倒

  人生道路上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要贪图快,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会走得更远。人生就像骑行一样,只有一直前行才不会跌倒。骑行使我变得坚强,它教会我有许多困难只是一瞬间,过去以后就会很开心。

  ▶马小锋 众人拾柴火焰高

  此次骑行使我受益匪浅,自己的体力,毅力,耐力,都得到进一步提高。也懂得了一个团队的力量是有多么重要,众人拾柴火焰高。一路骑来,路上所遇的艰难险阻,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也让我深刻领会到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坚持就是胜利。”车轮滚滚,亦如时光,在以后的日子中,定会谨记兰哥的教诲:“积极阳光,温暖善良!”

  ▶孙嘉伟 人生就是苦尽甘来的旅行

  与其说我们是在骑行,倒不如把这次骑行当成一次人生旅行。大雨、烈日、碰伤、中暑,所有的困难没有击倒我们,反倒让我们脸庞的稚嫩变成了坚韧。灰头土脸是我们的常态,公园马路有我们熟睡的身影,人生不就是这么一场历经磨难又苦尽甘来的旅行吗?在母校欢迎仪式上我们是英雄,在父母眼中我们终于长大了,在兰哥眼里我们终于从一群臭小子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男子汉。

  ▶蔚翔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

  这一次上海骑行,带给自己很多的欢乐,成长了很多,以前自己做事情总是很犹豫,导致有些事情每次做完选择总是后悔。我以前一直迷茫着,不知道自己未来怎么样,甚至对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没有什么定位,每天都是在消磨时间,浑浑噩噩地过每一天。现在不同,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我找到了自己的心,同时又因为这一次的骑行收获了友情。这一次的骑行让我找到了自我,让我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同时知道了进入社会后如何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

  ▶谭亚峰 勇气和毅力让我一生受益

  6月12日从朔州出发,6月28日顺利抵达上海。这十多天的旅途中感受到高校的美好,也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一生中这样的锻炼屈指可数,现在的我刚步入成年,在最美的年纪有最难忘的记忆。从骑行中收获到的勇气和毅力会让我一生受益,会激励着我一直向前,为自己美好的人生努力拼搏!加油!

  ▶杨景祺 好好把握未来

  千里骑行,风雨无阻。烈日炎炎,高温爆胎。

  艰难险阻,同甘共苦。兄弟情深,师恩润泽。

  欢声笑语,谆谆教诲。一路风景,尽收眼底。

  未来日子,好好把握。努力拼搏,成为栋梁!

  一路骑来,一路长大

  作者:柳浩田(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高三毕业生、骑行队成员)

  距离我们结束骑行、从上海回到朔州已经有两个星期了。但回想当时的景象,依旧历历在目,甚至热泪盈眶。一条路,自己一个人走是旅行,大家一起走是成长。

  这次骑行所带给我的,正是心路的成长。曾几何时,我是家人眼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受不得半点风吹雨打。以至于我自己都认为自己还小,长大离我还很远。但当我这一路和朋友们为了住到心仪的宾馆而疯狂砍价,为了省钱而选择在公园的躺椅上小憩,全然不顾蚊子的叮咬时,我觉得我变了。变得不像以前的自己,变得更加沉稳可靠。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此次骑行,父母和老师们都背负了很大的压力,我们是时候去长大,去接过属于我们的责任了。挫折教育是这次骑行的一个重点。我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其实有着一道沟,掉进沟里很正常,那是挫折,只有爬出来,那才是成长。没有人的一生能够一帆风顺,兰哥希望我们能够早一些意识到这一点。可能你刚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自行车修好,没骑5公里它就又坏了;可能你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休息的地方,却被告知此地不能停车……诸如此类很多很多,你不能改变只能接受,但心性也就在这一点一滴之中接受磨炼,褪去青涩。

  很多人问,做了这么一件事,你们会不会“飘”?其实我一直都认为,我们做的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凡的事,但谁说平凡就不伟大呢?这伟大,是因为我们克服了沿途的种种恶劣条件,发现了一个崭新的自己,而非是骑行1800余公里。外界的关注也好,各种媒体的采访报道也罢,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本心。要时刻想起,你的初衷是什么。人的一生有几万天,但我们并不是因为这几万天而活着,我们只是要其中那些星星点点的微光。正是这微光,才得以照亮前路。

  兰哥的教育理念也贯串了整次骑行旅程。教育的本质就是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撼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兰哥之于我们,更多扮演了一个如兄如父、亦师亦友的角色。他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感受,融汇到每一个不起眼的举动中。你淋了雨他会默默为你擦干头发,你口渴了他会悄悄在你包里塞一瓶水……他从不说,却什么都做。有时候,一个好的领路人就能决定你接下来的一切。感谢兰哥,在我18岁的这次毕业旅行中,你用自己的言传身教,给我上了这样一堂铭记终身的课。我们没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资本。我们只不过做了一件小事,一件改变我们自己、发现我们自己的小事。每个人都是一座宝藏,只有自己才是你的掘金人。

  【知与行】

  给孩子展翅高飞的机会,他们才能翱翔万里

  作者:谭富德(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一中党委书记、校长)

  我校青年教师兰会云带领骑行团圆满凯旋已经半个多月了,但它带给我们的感悟和思考远未结束。

  18岁,11人,17天,1850公里,横跨数省,直达上海。其中困难、沿途隐患,不能不考虑、不会不担忧。但我们学校仍然给予了坚定的支持。这不仅基于对小兰老师的信任,更出于我们对教育的思考、认识和责任担当。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被家长宠成了温室的花朵,我们的学校被家长和社会逼成了裹脚的封建妇女,以至于很多学校不敢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不敢带领学生外出进行春游、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跳个木马、踢个足球、搞个夏令营都谨小慎微、战战兢兢,不能不说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温室里终究开不出人间至美的花朵。

  教育不是去培育温室的花朵,而是培养不惧风雨、能担大任的建设人才;老师不能只教知识,教做人、教胆识、教责任才更有价值。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出于“为党树人、为国育才”的教育情怀,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探索一条突破应试教育“围城”、构建素质教育“华堂”的教育之路。我们坚持不懈推进课堂教育改革,致力“解放、还权、回归、高效”;我们构建并不断完善“大德育”体系,培养“有钙”“有魂”“有度”、自主、阳光的“大写的人”。

  “大德育”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为出发点和回归点,以校本德育活动为演练场,将国家德育大纲与学校特别是学生实际结合融通起来,通过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国学经典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激情励志教育、自主个性教育等丰富立体的德育实践活动,补足人格精神之钙,让学生有责任、懂感恩、有朝气、有追求;铸就“中国之魂”,让学生知来处、懂传统、有根基、有涵养;养成规则意识,让学生有底线、守规矩、知进退、有尺度;鼓励自主开展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发展、自主教育和自我管理。除了校内活动,我们更注重和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文庙、崇福寺、尉迟恭纪念馆等处参观考察,去塞北革命纪念馆祭奠先烈,去西山森林公园、雁门关等处探幽揽胜,去北京、上海等地参加夏令营……

  可以说,“兰哥”骑行团的研学之旅就是在这样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孕育产生的,是我校“大德育”格局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我校“大德育”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和重要突破。这次研学之旅对传统教育观念、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对我们全体校领导和教师也是一次生动的教育。他们的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研学修行、开阔视野之旅,也是一次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增强爱国主义之旅;不仅是一次放松自我、陶冶情操之旅,更是一次挑战惰性、战胜自我、磨炼意志、锤炼品格之旅;不仅是一次增强团队合作、增进互助友爱之旅,也是一次体验生活、探索社会之旅;不仅是一次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之旅,也是一次规划人生、开启新路之旅——总而言之,是极有意义的毕业之旅、最有价值的“最后一课”。

  看似简单的一场研学之旅,其承载的价值非常丰富,展示的意义非同小可,必将对学生产生铭记一生、受益终身的影响,也将对我校的学生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因如此,骑行团顺利归来的当晚,我们组织了盛大的仪式,市、区有关领导亲临致贺,隆重欢迎他们的凯旋。

  曾经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能力决定了一个人飞得高不高,教养则决定了一个人飞得远不远。这里的“教养”,我的理解不仅是指得体的谈吐、高雅的举止、周到的处事,更是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习得的人生追求、生活品位、责任担当、行为尺度等内在的精神品格。而这些弥足珍贵的品质,封闭在课堂、拘束在校园里是很难获得的,必须来自生活和社会实践,来自像兰哥骑行研学之旅的独特、有料的德育实践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讲,小兰老师组织的这次骑行研学活动给我们的最大启迪也许是:只有给孩子展翅高飞的机会,他们才能翱翔万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全校范围内征集“金点子”,开辟新活动,开拓新领域,让“大德育”活动之花开遍全校,让我们的每一位学子都能在高中期间有一次不一样、有质量的“成人礼”,接受终身难忘、毕生受益的“人生之课”。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30日 15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