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以生命的名义向医者致敬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以生命的名义向医者致敬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9-08-19 04: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以生命的名义向医者致敬

——写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金振娅

  医学源于人性的善良,医生的初心是治病救人。

  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二个“中国医师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全社会给予医务人员的特殊荣耀和礼遇。

以生命的名义向医者致敬

  2019年7月20日,经过5小时的地空接力,一位两个月大的重症男婴从湖北恩施安全转运至省会武汉。图为救援直升机降落在武汉市青少年宫后,救护人员迅速将患儿转往武汉儿童医院。王永胜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人员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精神,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大家和人民好医生,护佑着14亿百姓的生命健康。日前,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共同评选出10位“最美医生”和1个“最美团队”,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医者仁心

  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

  被誉为“亚洲第一刀”的张俊廷,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他每年完成颅内复杂疑难性肿瘤及脊髓内肿瘤显微手术近500例,其中脑干肿瘤及颅底肿瘤的治疗水平,在肿瘤的数量、全切率及术后疗效上,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医院,他成了疑难重症患者的希望;出诊时,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央求加号;刚下手术台,还来不及喝口水,迎面就会碰上蹲守在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面对患者的信任,张俊廷只能多出诊多做手术,休息时间根本无法保证。甚至,刚出完门诊,接着就得上手术台,因为患者已经躺在那里等候了。“人生了重病,很不容易,要多体谅患者。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是我作为一个医生最大的愿望”。

  医者,总是怀着非凡的爱做着平凡的事情。孩子生病,家长最着急。尤其是急诊患儿的家长,往往因为孩子病情急而更加焦虑。对此,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的应对态度是既要温柔又要坚强。“没有精湛的医术,治病救人就是一句空话,但仅仅关注疾病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生病的孩子及其家庭。”这是王荃的行医准则。

  在王荃看来,那些走进ICU和急诊室的患儿,把生命交给了她,而当他们康复离开后,又一段奇妙的缘分开始生根发芽。前不久,一位12年前她曾抢救过的小姑娘突然来看她,感谢当年罹患重症时候的救命之恩。对于王荃来说,见证患者起死回生,重新回到美好的生活中去,是她最快乐的时候。

  武警新疆总队医院肝胆医院院长庄仕华,47年来在边疆为数十万名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常年坚持为各族群众送医送药,行程40万公里,巡诊39万多人次,义务帮助26家偏远贫困农牧区医院和医疗点改善医疗条件。

  敬佑生命

  生命,于每个人而言,仅此一次。“我们呼吁尊重医生,不仅是尊重某个人或某个群体,它体现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只有尊重生命,我们才会尊重医生。”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说。

  2019年1月2日,病毒学家顾方舟溘然长逝,这位被网友称为“糖丸爷爷”的中国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疫苗之父,为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奉献一生。

  如果时光回溯到1955年,彼时,脊髓灰质炎在江苏南通大规模暴发。全市466名儿童瘫痪死亡。病毒随后迅速蔓延至全国。刚回国不久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为了进行自主疫苗研制,顾方舟团队在昆明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一群人扎根在距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昆明西山,顾方舟自己带人挖洞、建房。一个挽救百万人生命健康的疫苗实验室从一个山洞起家。那年,他们成功研制出了脊髓灰质炎液体活疫苗。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脊灰”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十万分之4.06,下降到1993年的十万分之0.046,数十万儿童免于致残。

  医者术精,才能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又一个生命。谭晓琴被村民称为“女儿医生”。她毕业于一所军医大学,却选择回到家乡,在四川甘孜州炉霍县斯木乡中心卫生院为村民们服务。

  2009年的一天,谭晓琴接到一个急救电话:一名在家生产的妇女难产,生命垂危。她立即赶到现场帮助接生,由于长时间重度缺氧,好不容易出生的胎儿没有了心跳。谭晓琴赶忙接过孩子,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奇迹发生了,胎儿清脆的啼哭声响彻藏家小院,原本已在念经祷告的产妇一家人从惊诧中反应过来,感谢的话怎么也说不完。

  2010年9月,年仅27岁的谭晓琴罹患肺癌。她辞去院长职务,在病情稍微稳定后,又主动请求回卫生院工作,守护村民们的健康。

  大爱无疆

  传染病护理是一件高风险的工作,常人唯恐避之不及。

  但是,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妇产科护士长王新华,扎根传染病护理事业已经27年有余。她用心诠释着“南丁格尔”精神,服务传染病患者数万人,从未发生过护理纠纷和差错。

  2015年荣获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的她认为:“自己穿上白衣,是一名护士,换上军装,则是一名战士,不仅承载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更肩负着祖国和军队赋予的责任与担当。”

  正是凭借着这份责任和担当,她赢得了诸多称赞——2003年与“非典”激战106个日夜、挽救30多名危重患者生命,被称作“铿锵玫瑰”;2008年奔赴汶川抗震救灾一线、与队员保障8万救灾官兵生命健康,被称作“拼命三娘”;2013年搭乘和平方舟医院船远赴异国他乡播撒友谊,被称作“中国花儿”;2014年与超级病毒埃博拉短兵相接,被称作“巾帼女战士”。

  面对生死之战,我国广大医务人员临危不惧、舍己救人,赢得了国内外的高度赞誉。

  2017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凌锋教授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发起成立中国医师协会医师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据凌峰介绍,委员会有志于组建一支2000人的中国志愿医生团队,在“义诊、扶贫、救灾、援外”四个方面,精准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建设,救助弱势病患群体。凌峰介绍,截至目前,已有1770名医生成为“志愿”精神的践行者。

  “每一位中国志愿医生都有一个证件,这是一份救死扶伤的责任,同时也代表着中国医生的形象,传播的是中国正能量。”凌峰说,在中国志愿医生援助过的非洲国家,只要当地人看到这个证件,就会竖起大拇指。

  全民健康,才能全民小康。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主力军,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承担着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2018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1230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0.7万人,注册护士409.9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0.7万人。在第二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医者致敬,祝福他们幸福安康!

  (光明日报北京8月18日电)

  《光明日报》( 2019年08月19日 15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