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0-05-29 05: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坚持人民至上 不断造福人民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云南滇池环境治理取得积极进展。图为滇池和周边湿地。新华社发

代表委员谈落实两会精神,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东进村秉持“生态、高效、规模、绿色、休闲”的发展理念,为农民拓宽增收途径,推动乡村振兴。图为村民正在收割韭黄。新华社发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洪捷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深入调研 积极贡献智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巩固和拓展产业就业扶贫成果,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从年初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到赴各地开展脱贫工作调研,再到这次两会期间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着贫困群众的饥寒冷暖,并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殚精竭虑、把脉定向。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如催征战鼓、冲锋号角,鼓舞和激励着全国广大干部群众合力攻坚、攻城拔寨,坚决完成好脱贫攻坚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既为我们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我们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人才智力优势,一方面要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统筹结合,针对国内外疫情形势带来的脱贫难题,组织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为农村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开展送医送药、心理咨询等服务;另一方面要推进全面脱贫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围绕制定“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中心工作,聚焦特色农业发展、农业技术革新、农村人才培养、村容村貌整治等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建言献策水平,为福建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陶勋花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

真抓实干 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回去以后,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自觉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找准定位、真抓实干。我将带领寿安镇岷江村全体村民,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开展全域彩化、植绿筑景工作,不断完善污水管网、自来水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生活更便利;聚焦农业产业发展这一根本,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持续推进特色花木小型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创新研发“桂花+”衍生产品,让花木变成老百姓的“摇钱树”“致富树”;加快推进农旅、农养、农创消费场景打造,健全“社会企业+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全链条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带动群众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努力落实好成都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实现生态价值的经济转化,更好地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宋青委员(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

直面问题 关注人民所思所盼

  党中央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

  今年两会在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召开,大家深切感受到这是一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信心既体现在委员们带来的真知灼见中,更体现在委员们交流时的热烈气氛中。无论是大会发言,还是小组讨论,大家都踊跃发表意见。讲问题、说对策都直奔主题、直面问题,让人感受到委员们参政议政的巨大热情。

  回去以后,我将继续结合本职工作深入调研,从伟大抗疫斗争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心,进一步关注人民所思所盼,紧扣目标任务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工作实效。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瞄准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建言“靶向性”。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以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着力点,以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和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的优化完善为抓手,努力形成高质量建言成果。充分发挥复合型学术背景的优势,聚焦环境司法,积极推进区域生态文明法治化水平,促进绿色发展。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围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公园、生态环境监测、资源综合利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等,探索构建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法治体系的有效途径,为建设绿色长三角建言献策。

  (光明日报记者李慧采访整理)

傅刚委员(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保护生态 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生产力,我们既是生态保护的践行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多年的工作经历,使我们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蜜蜂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意义重大,保护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不仅使黑蜂种群得到保护,更带动了养蜂产业的发展。

  回去之后,我要将两会的重要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惠民政策传达到基层,并认真谋划如何将东北黑蜂产业作为特色产业做大做优,使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让当地老百姓尝到更多甜头,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生态蜂业是一项无须占用自然资源,却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同时增益自然界的产业,是将“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生态产业。我们全区现有东北黑蜂5万余群,专业养蜂户达600余户,养蜂从业人员2000多人,蜂产品加工企业达14家,年加工能力1万余吨,有蜜、胶、浆、粉四大系列120个产品,实现年产值1.5亿元以上。

  保护区的黑蜂产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也面临诸多难题:养蜂场所偏远闭塞、生活枯燥,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蜂业,蜂农工匠短缺;养殖方式传统,90%以上使用老式木质蜂箱;蜂场缺少统一规范标准,环境卫生较差,质量标准较低;多数以个体和家庭养殖为主,产业依然小散弱。下一步我们要在产业规模、新科技应用、品牌建设、产品质量提升、销售渠道上下功夫,推动黑蜂产业向科技化、智能化、物联网化方向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张士英采访整理)

  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

罗建国代表(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疏堵并举 防范金融和政府债务风险

  回去以后,我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以扎实举措服务防范化解金融和政府债务风险,为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促进金融行稳致远、推动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要管控好政府性债务,坚持疏堵并举,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积极申报争取中央新增政府债券额度,规范实行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

  同时,要运用好政府债券资金,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抢抓专项债券政策机遇,建立支出进度和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分配挂钩机制,充分发挥规范举债融资的政策功能,集中向公共卫生、疾病防控等领域倾斜,扩内需、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为全省稳投资、增动能提供坚实资金保障。

  要监管好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常态化统计监测,从严整治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运用好到期存量隐性债务展期、借新还旧等政策措施,缓释短期债务偿还压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债务风险。

  加强政策性融资担保重大风险防控,要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风险排查,常态化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工作,切实防范化解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督促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小微和“三农”。

  (光明日报记者王昊魁采访整理)

郭晓燕代表(中国工商银行陕西省铜川市长虹路支行主任柜员)

精准施策 强服务也要防风险

  近年来,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迅猛。金融科技的发展能有效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金融机构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但是也要看到,金融科技本质还是金融,发展要紧扣防范金融风险等主题。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复杂严峻,金融业处于风险易发、多发期,金融风险的防控压力仍非常值得关注。金融科技的发展需进一步强化监管的技术支撑,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风险信息采集分析的实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可追溯性,助力解决数字化时代金融风险的预警、防范等问题。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小微企业的流动性,凸显了小微企业风险抵抗力弱的特征。在下一步工作中,银行在帮扶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应进一步摸清存量资产状况,做好压力测试,并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施动态重检,持续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担机制等措施应对风险冲击。金融机构要从量、价和风险等层面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差异化融资渠道建设,并借助金融科技和服务创新,精准施策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

  同时,针对基层金融服务人员数量不足、科技运用不熟以及现行内控机制运行效率亟待提升等因素所导致的“不想贷、不会贷、不敢贷”问题,要从内控机制和管理准则入手,促进更多资源向基层、民营和小微企业倾斜,一方面通过明确追责界限,增强基层客户经理服务主动性,另一方面加大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力度,借助大数据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质效水平。

  (光明日报记者温源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0年05月29日 05版)

[ 责编:孙宗鹤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