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南开大学:学子与烈士后代共读家书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南开大学:学子与烈士后代共读家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7-01 05: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日报记者 刘茜 陈建强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几年来为生活南北奔驰,今天不知明天在哪里,这样的生活,小孩子终成大累……现在又快要生产了。这次生产以后,我们也决定不养,准备送托人,不知六嫂添过孩子没有?如没有的话,是不是能接回去养?”

  在南开园一处陈设简单的居所中,一位88岁的老人正在读着这封家书。颤巍巍的指尖划过的每一个文字,其实早已深深镌刻在他心上。围坐在他身边的,是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的同学们前来拜访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烈士之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志远,听他读烈士家书,讲讲这位从未谋面、又仰念一生的父亲。

  这封《给三哥、六哥的信》写于1933年2月,现收录在《陈潭秋文集》里。1933年年初,组织决定让陈潭秋及妻子徐全直到中央苏区工作,而此时徐全直即将临产,不便转移,腹中的孩子就是陈志远。1933年4月,陈志远在上海出生,仅两个多月后,母亲即被国民党当局抓捕入狱,次年2月在南京雨花台牺牲。陈志远10岁那年,父亲陈潭秋在新疆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英勇就义。

  “我一生未曾与父亲相见,在我母亲的怀抱中也仅有2个月零18天,但我从小就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他们很了不起……”老人讲到此处,声音微微颤抖,在场师生也红了眼眶……

  这封烈士家书,是这对父子“穿越时空”的情感纽带。受陈志远教授之托,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师生将借暑期社会实践之机赴湖北省博物馆,带回此信的复制品,让更多南开师生感受烈士家书中那份爱党爱国的赤诚情怀。他们还将到陈潭秋故居、陈潭秋中学等地寻访,力争依托专业优势形成一部口述史、编演一部原创话剧,以此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烈士家书中的‘托孤’之举,令人泪目。这是一种伟大的‘舍弃’!正是无数革命先烈舍弃了‘小我’,才解放了亿万人民大众,才铸就了今日之壮美河山、今日之锦绣中国!”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铭悦动情地说,“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的过程中绽放绚丽之花!”

  《光明日报》( 2021年07月01日 09版)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