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财经论语】
作者:韩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部署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任务也主要围绕能源问题展开。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能源转型将成为重要抓手。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目标下,加强节约集约利用是推动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中一个重要且有效的努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2021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2012年下降26.4%,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和“含绿量”显著提升。同时要看到,现阶段在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有限的能源供给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缺口;在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
从经济学视角看,推进能源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能源资源的稀缺性。“节约”即量的减少,用更少的投入量获得更大的产出;而“集约”意味着质的变化,通过把能源纳入到人与自然复合系统中综合考量以实现乘数效应。因此,进一步提高能源节约集约利用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节约优先,保护存量”,平衡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能源资源,在保持经济增长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通过技术革新和政策优化来减少能源消耗;二是“集约牵引,做大增量”,以能源集约利用牵引经济、社会、健康、生态等综合效益的提升。
如何实现节约优先,保护存量?一方面,要把节约能源放在首位,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当前,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1.5倍,约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3倍。假如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意味着每年可以少用13亿吨标准煤,减排34亿吨二氧化碳。可见,单位GDP能耗的持续下降对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继续加大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电力、钢铁、水泥等高能耗行业工艺改进与转型升级。此外,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制度,加强能耗指标统筹,全力保障优质重大项目用能;推行用能预算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省、市、县三级节能监察体系,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监管、绿色电价等手段,增强节能监察约束力。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逐步扩大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生物质能、氢能等利用范围。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是推动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发电最大的问题还是非稳定供电。在最需要用电的时候,由于发电单机容量小、数量多、布点分散,且具有显著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特征,可再生能源发电无法充当“援军”。为了让可再生能源能够安全、高效接入电网,在时间和空间上使电力供需更趋平衡,要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在大容量储能技术上实现突破。除技术研发外,为更好地释放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减排潜力,还需重点关注技术在规模化部署中可能面临的生态安全性、技术经济性以及公众接受度等挑战。
与此同时,还要集约牵引,做大增量,进一步提升煤炭等化石能源的综合利用率。目前,我国煤炭约占一次能源消费的57%,能源资源禀赋决定着煤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压舱石作用。需正视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统筹“增量替代和存量优化”,不求一步到位。从物质属性看,煤炭是一种多芳烃类的化学物质,清洁与否与利用方式有关。如果能够高效清洁利用,也能够满足环境保护、能源稳定供应方面的需求。提高煤炭作为原材料资源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以新方法调节煤基合成气的碳氢比重,实现可再生能源与煤的耦合转化,均是从源头克服高能耗、高排放瓶颈的有效途径。同时,要提升能源系统减污降碳和环境健康的协同效应。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交通运输结构,加速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发展,提升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重点在工业、交通、建筑和居民生活等领域加快绿色电能替代,持续推进城镇乡村电气化。加快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体系,推动电锅炉、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港口岸基充电桩等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使用。此外,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低碳转型,可以有效引导公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降低罹患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风险、减少死亡率等健康负效应。下一步,从技术角度推动绿色转型的同时,应考虑将健康、生态等指标纳入能源密集部门绿色发展评估中。由于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协同效应,如果单纯地把“减少能源消耗”或者“降低单位产值能耗”作为评估目标,会导致从短期、静态和局部上看,能源消耗减少了、能源效率提升了;但是从长远、动态和全局的角度看,能源效率并未得到改善,甚至还可能造成社会经济领域其他方面的损失。
能源转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主体,易引发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当前能源供需紧张、地缘政治多变的国际背景下,要充分认识能源转型面临的重重挑战,把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上升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的高度来思考和布局。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先立后破,通盘谋划。统筹节能降耗目标与地区发展阶段、技术水平、自然环境等因素,把短期成本和长期收益统一起来,设定科学合理的优化目标。
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原则贯穿党的二十大报告,这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鲜明体现。以提高能源节约集约利用为抓手,既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迫切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构建高质量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最终实现发展模式由消耗性利用转向非消耗性利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2日 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