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文化人 天下事
正在阅读: 一介书生的热血情怀——怀揣救国梦想的科学家侯德榜
首页> 光明日报 > 正文

一介书生的热血情怀——怀揣救国梦想的科学家侯德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5-09-03 05: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从今日起,改制军工用品,支援前线,全力生产,不让小日本欺我中华无人!”这是北京化工大学排演的话剧《侯德榜》中的一幕,话剧中的侯德榜掷地有声。在他的指挥下,一批批炸药被赶制出来,送往抗日前线。

  舞台方寸间,再现风云史。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开创者、奠基人之一。20世纪20年代,他打破了苏尔维集团对制碱技术的垄断,天津永利碱厂出品的“红三角”牌纯碱在1926年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20世纪40年代,他发明“侯氏制碱法”,为新中国制碱工业奠定了基础。

  再回到光影变幻的舞台。1937年的南京永利铔厂,日寇的飞机在头上轰鸣,炸弹就在身边炸响。侯德榜接到实业家范旭东的来信,决定撤离。他组织工人拆卸仪器的核心部件,收藏好图纸、资料,“这厂,就算失手于日本,也决不让日本人生产出一颗炸弹!”

  从1921年回国入塘沽永利碱厂工作,到“远东第一”的南京铔厂,侯德榜的工业救国梦,被日寇的铁蹄踏碎了。但他没有意志消沉,他明白这时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兢兢业业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李祉川、陈歆文在《侯德榜》一书中记录:1938年,永利川厂在四川建立。但当地深井的盐卤浓度低,使用苏尔维制碱法成本太高,无法维持。侯德榜准备尝试德国人的察安制碱法。他率团到柏林考察,希望买下专利。德国人先是高价刁难,后又提出“将来使用察安法专利的产品,不准在东北三省出售”等苛刻条件。这激起了侯德榜的斗志。此后,他全心投入新制碱方法的研究,这才有了“侯氏制碱法”。

  天津大学也创作了话剧《侯德榜》,将于9月上演。天津大学学生徐骥文在剧中扮演侯德榜。让他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抗战期间,一批制碱设备被日本人扣押。抗战胜利后,永利公司想讨回,却得不到国民政府的支持。侯德榜就带着几个爱国学生去日本交涉,最终把设备要了回来。“如果没有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热血情怀,一介书生怎么能化身成孤胆英雄?”

  (光明日报记者 詹媛 齐芳)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